1 / 14
文档名称:

论文修改稿样本.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修改稿样本.doc

上传人:taotao0c 2018/5/5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修改稿样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和开放教育试点
毕业论文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修改稿
论文题目论钱钟书<围城>方鸿渐的悲剧
姓名教育层次本科
学号 1137001201843 省级电大山东
专业汉语言文学市级电大济南
指导教师刘强教学点章丘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论钱钟书<围城>方鸿渐的悲剧建议改成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
综述
一、围城简介
二、围城与方鸿渐
三、方鸿渐人物分析
四、造成方鸿渐悲剧的原因
结束语

要把文章每一部分的页码都标出来
正文
论钱钟书<围城>方鸿渐的悲剧正文要另起一页
内容摘要摘要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本书写的是抗日战争初期人们对婚姻、爱情以及整个人生的看法。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是围绕主人公方鸿渐而塑造的。主人公方鸿渐作为一个留学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有着知识者的聪明,又有知识者的不安分,他善良、清醒,却又怯懦、没有主见。他总想摆脱困境,但又处处陷入困境。最后成为事业上一无所成,生活上一无所有,爱情上一无所获的孤独者、流浪汉,是现代文学史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方鸿渐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客观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钱钟书悲剧


综述去掉
方鸿渐在《围城》中走过了人生旅程中的他的爱情、事业、婚姻阶段,其间他对爱情、事业、婚姻都进行了他的本能的追求,但现实却总是与他作对,让他的自身这种怯懦逃避的性格与当时社会时代背景,在他身后形成庞大他逃不出去的坚固的围城。他在生活中处处受困,痛苦得几乎要窒息在人生的围城中。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写到,他父亲送他那个闹钟当当响起,“这个时间无意中包涵对人生讽刺和感伤”,说明了人生现实处境决定方鸿渐实现不了他所追求的人生。因此,方鸿渐的人生旅程不是快乐的历程而是痛苦的旅程。
一、围城简介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当时,作者正居住在上海,看到了当时中国正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
作者在《围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创作意图说:“我想写现代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参照小说内容,可以看到,作者是想表现的是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生活、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
二、围城中的方鸿渐
无可否认,《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作者钱钟书精心塑造的贯穿全书的唯一人物,他的个人命运构成了全书的主要情节,他是个其有复杂性格的人,他有着复杂的思想性格情感生活。一方面他想追求纯真的朴实的爱,,他又胆小怯弱,他的矛盾状态中为爱情几经追求,。方鸿渐复杂的思想性格其次表现在家庭生活上。一方面,他希望过真诚愉快自由的家庭生活,而另一方面,他又软弱无能,摆脱不开旧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压力,致使刚成立的小家庭陷于破裂的危机。方鸿渐的思想复杂的思想性格再次又表现在了事业生活上。在事业上,方鸿渐虽然有一定的主义感,对生活中的坏现象有着不平的愤怒,也进行过挣扎,但有时抱有幻想,常常屈于环境的压迫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
.,有着20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也有着对西洋文化的鄙夷,他当然说不上是英雄,但也不是个坏人。他身上有些善良正直的品行和民族灵魂,但那样的社会不仅造成了他的矛盾思想性格也注定了他不会有焕发光彩的生活道路。
三、方鸿渐人物分析
方鸿渐只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他的某些人生经验,生存困境,以致心灵的困惑也就体现了整个人类的某些永恒的困惑。他不是英雄,但他的思想性格却极为复杂和丰富:
一、聪明、善良和清醒的
首先,他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但他不能在环境中脱身,一来太懒,二来害怕因此伤害别人。还在念大学时,他便在父亲的坚持下和一个同乡女子订下婚约,虽然他对那女子缺乏认识,但对婚约略示反对后即表同意。幸而那少女不久就死去,而她的父亲为了纪念独生爱女,就将作为嫁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