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词最初称为
“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
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
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因句式不齐,
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
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
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
《沁园春》、《水调歌头》、《望江南》等
词
漂亮得不像是实力派
此人是谁呢?
“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史上第一位致力填
词的作家温庭筠。
说他漂亮,倒不是说他本人如何美艳,而是评他绮丽的闺情词作,
评他笔下一个个娇美含情的佳人倩女。把镜头定格在《望江南》,
看看这首小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精美的画面。
温庭筠
温庭筠
望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词作了解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赏析词作好词佳作,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容涵。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利用想象,联想与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培养自身欣赏词作的艺术水准。
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作文。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作者简介
首先看“筠”。“筠”共有两种读音jūn和yún。读作yún时,意思是“竹子的青皮”。读作jūn时,则用在地名里,如“筠连”、“筠州”。
由此易见,当读作jūn时,“筠”仅用作地名。在古代,有地位在才华的父母是不会把地名作为儿子的姓名的。而且这样庭筠的意思也不通。读作yún时,庭筠的意思就明畅多了“庭院中的一杆翠竹”。竹名列花中四君子,它本身的特性象征了一种文人的骨气。虽然温庭筠的有些行径不能称为“君子”,不过他骨子里流露出的气概还是让人佩服。如果他没有这份骨气,那又怎么会有捅破冒名之事?怎么会有“中书省内坐将军”之典?怎么会有“金步摇”“玉条脱”之对?
如此说来,温庭筠“筠”的读音就显而易见了!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整体感知
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