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文档名称:

岩体结构,岩土工程 地大-教材讲义.ppt

格式:ppt   大小:5,018KB   页数:7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岩体结构,岩土工程 地大-教材讲义.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5/7 文件大小:4.9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岩体结构,岩土工程 地大-教材讲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岩体结构及岩体工程地质性质
一、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二、结构面的规模和等级
三、结构面的特征及其对岩体性质的影响
四、软弱结构面
五、结构体特征
六、岩体的结构类型划分
岩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岩体的定义:
岩体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经受过变形、遭受过破坏、由一定的岩石成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谷德振教授1979年出版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标志着“岩体结构控制论”的形成,
孙广忠教授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基础开展岩体力学研究工作,创立了《岩体结构力学》(1988年)。
研究岩体结构的意义
岩体在自然界中经受过多次变形和破坏,要评价其在环境改变或工程条件下产生再变形与再破坏的规律,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卸载过程,因此,研究岩体结构对评价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
第一,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岩体结构对稳定性的控制作用,既要重视对结构面的研究,又要重视对其物质组成(工程地质单元)的研究;
第二,对判断工程地质作用机制具有指导意义,不同结构的岩体其变形破坏机制是不同的,如分析岩体变形时首先应根据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其是材料变形为主,还是以结构变形为主,对材料变形应该选用何种介质模型(弹性、弹塑性、粘弹性还是粘弹塑性),对结构变形应采用什么结构模型。
第三,对正确地估价定量计算结果具有指导意义,建立计算模型时,对岩体中的结构面和结构体性质以及岩体中赋存的地质环境均需作一定程度的概化,只有充分认识了岩体的天然特性和由于概化造成的原型与模型之间的异同,才能恰当地评价和应用计算结果。
岩体经过建造过程和改造过程的综合作用 形成了两种基本单元,即结构面和结构体。
结构面是指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地质界面。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岩块称为结构体。结构面和结构体均是具有一定的地质实体特征的概念术语,它们与几何学上的面和体不完全相同。结构面常充填有一定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厚度,
结构面和结构体按力学性能可分为若干类型,不同类型的岩体结构单元在岩体内组合、排列的形式即为岩体结构。
岩体结构单元可分为两类四种,即
岩体结构单元结构面坚硬结构面(干净的)
软弱结构面(夹泥的,夹层)
结构体块状结构体(短轴的)
板状结构体(长厚比大于15)
结构面
岩体与一般材料的重大差别在于它是结构面纵横切割、具有一定结构的多裂隙体。岩体内的结构面及它控制下形成的岩体结构控制着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力学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