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
复旦大学校医院吴小庆
2
教学内容及大纲
1. 熟悉传染病与传染的概念
2. 掌握传染病的共同特征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及其防制原则
3. 熟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
3
传染病定义
病原体通过某种传播途径使人致病并流行的,称为传染病
4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者
5
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病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性病、肺结核等
(2)病原携带者:流脑、菌痢、伤寒、脊髓灰质炎
(3)受染动物:血吸虫病、狂犬病、疯牛病
6
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不同方式到达易染者的所经道路称为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肺结核、SARS、普通感冒、流感、麻疹、白喉、猩红热等
(2)经血传播: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
(3)经水传播:血吸虫病、伤寒、霍乱、甲肝
(4)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菌痢
(5)虫媒传播:蚊、蝇、蚤、螨、白蛉等。疟疾、丝虫病、乙脑
(6)接触传播:狂犬病、性病
(6)土壤传播:芽孢破伤风、炭疽杆菌
7
易感者
易感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作为个体,称之为该病的“易感者”,人群易感性是指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老人、或某一地区的人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口中免疫者占的比例高,人群易感低,反之则高。
与年龄、职业、免疫水平、性别有相当的关系
8
特异性免疫
人体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具有相应的有效抗体。
9
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普遍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的抵抗力。
10
人群免疫水平
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取决于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水平,免疫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病的流行程度,主动免疫即预防接种,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积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