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doc

格式:doc   大小:183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doc

上传人:n22x33 2018/5/7 文件大小:1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2010年9月9日
课题
5 古诗两首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教师
吴炳贞
参与教师
陈敏华、叶美凤、林秋美、张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资源准备
农远课件
教学过程
资源应用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认识诗人
1、谁了解苏轼呢?谁会背他的诗?(生自主发言)
2、引入题壁诗,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还可出示最有名的题壁诗《黄鹤楼》读一读。
3、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朗读课题,导入诗文教学。(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放映庐山录像
课件出示学****任务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出示小练****br/>(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_______, 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1、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七、作业:
播放庐山的风景录象
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着苏轼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庐山,哪位同学给我们来背诵一下?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初读诗,学****生字
三、学****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2、用上节课的学****方法学****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3)合作学****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4)汇报小组学****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
(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四、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播放诵读录音
课件出示:交流感受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