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矿井水文地质
地下水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第一节地下水基本知识
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
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其水害防治
矿井水文地质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自然界中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是统一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不断相互转化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
水通过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处于连续不断地循环运动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实质就是大气圈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大循环(外循环):全球范围内水分从海洋蒸发上升,运移到陆地上空凝结后下降,并以地表或地下径流方式回归海洋。
小循环(内循环) :水分从海洋蒸发,再降落到海洋;或从陆地湖泊、河流、地表、植物叶面蒸发,又在当地降落。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水循环意义
、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二、岩石的空隙性与水理性质
岩石的空隙性
岩石——水文地质学中指坚硬的岩石及松散的土层
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的空洞的总称
空隙—是地下水赋存场所( places ) 和运移通道
空隙分为
1. 孔隙
2. 裂隙
3. 溶隙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二、岩石的空隙性与水理性质
岩石的空隙性
岩石空隙的发育程度,一般用空隙率来表示。
定义:岩石中空隙体积与包括空隙体积在内的该岩石总体积之比,称为空隙率H。它用百分数表示,即
Vn——岩石的空隙体积,m3
V ——岩石的总体积,m3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二、岩石的空隙性与水理性质
岩石的水理性质
岩石的水理性质是指岩石与水作用时,岩石所呈现的含水、给水、持水、透水等性质,它对评价岩石渗透能力、储水量大小和地下水运动等都很重要。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二、岩石的空隙性与水理性质
岩石的水理性质
1)含水性
含水性是指岩石在其空隙中含有一定水量的性能。当岩石的空隙完全被水充满时,该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
一般饱和含水量在数量上等于岩石的空隙体积。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二、岩石的空隙性与水理性质
岩石的水理性质
2)持水性
岩石在重力作用下仍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称为持水性。持水性的强弱决定于岩石颗粒表面吸附水的能力。
岩石颗粒表面的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岩石表面或分散度的大小直接相关。岩石分散度愈大,其表面吸附能力愈强,持水性越强。颗粒越小,持水性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