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第一节裂缝情况 2
第二节裂缝产生原因 2
1. 混凝土自身原因形成的收缩裂缝 2
2. 混凝土施工原因导致的裂缝 2
第三节裂缝处理措施 2
1. 施工工艺 3
2. 施工操作要点、顺序 3
3. 注意事项 3
4.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3
第四节裂缝预防措施 4
1. 原材料控制 4
2. 施工过程控制 4
3. 混凝土养护 4
第五节安全措施 4
2013年11月17日我项目部会同监理公司对四段负三层地下室外墙进行了一次裂缝情况检查。针对本段地下室外墙出现的裂缝情况,项目部编制了裂缝处理方案和裂缝预防措施。
裂缝情况
裂缝主要分布在外墙面层的局部位置,我部对裂缝特征检测情况如下:
采用直尺测量出裂缝长度;
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裂缝宽度;
采用“红墨水滴定法”测量出裂缝深度,其裂缝深度检测步骤如下:先用滴定管将红墨水滴入裂缝内,等待20分钟后,待红墨水充分渗透入裂缝后,再用凿子沿裂缝凿出“V”型槽,最后用尺子测量出红墨水浸透深度即为裂缝深度。
裂缝产生原因
通过项目部讨论分析,初步判定产生裂缝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混凝土自身原因形成的收缩裂缝
使用早强水泥,过早的反应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应力大于早期的抗拉应力大于早期的抗拉能力导致开裂。地下室外墙使用高热量水泥会内部积聚温度形成内外温差裂缝。
外加剂使用不当导致泌水,容易开裂。
矿粉需水大,保水差,掺量超标也会开裂。
水泥,煤灰,矿粉等碱含量超标也会膨胀开裂。膨胀剂的不科学使用也会。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而引起裂缝。
混凝土的干燥过程是从表面逐步扩展到内部的,在混凝土内呈含水梯度,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内部承受压力,当表面混凝土所受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施工原因导致的裂缝
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浇筑中,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混凝土的水分蒸发过快过多,收缩值增大诱导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后期养护不到位,而产生的裂缝。
裂缝处理措施
通过项目部和监理部共同讨论分析,并借助其他项目裂缝处理的成功经验,我部拟采用应用范围较广,工艺成熟的的灌浆工艺对裂缝进行填补。
施工工艺
基层检查
裂缝定位
将裂缝凿成V型槽
局部
速凝水泥抹平、固定好液压灌浆咀
压入所有内空处至缝隙部位
将环氧树脂浆加入灌浆机
检查、清理、恢复
施工操作要点、顺序
混凝土结构层楼面经过检查、清理,找出裂缝部位,将裂缝凿成V型槽。
用快速速凝水泥外表抹平,预埋好灌浆咀,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压浆。
将环氧树酯加入灌浆机。
用电动气泵压力灌浆,凝胶时间控制在3min,,压入所有内空处至缝隙部位。
灌实后凿除灌浆咀,检查、清理。
注意事项
灌浆时密切注视压力,防止暴管,以防浆液溅入眼睛。
灌浆完后可用丙酮清洗机具。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施工前应充分了解墙体裂缝实际情况,拟定具体细部做法,提供灌浆补强工程技术措施。
,建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