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光的折射》复习课教案
作者:佚名新课标教案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80 更新时间:2004-10-13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
几何光学是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为理论基础的科学。而人们探索光的折射竟花费了1千多年的时间。
公元二世纪希腊人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公元70-147)研究了折射现象,写了《光学》一书。书中记载了他通过实验测定的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时,对应于不同的入射角所产生的折射角。根据他做的实验,托勒密认为折射角入射角成正比。虽然结论并不正确,但他是第一个用实验定量的研究折射现象的人。
随后有荷兰人斯涅耳(Willibrord Snell,1591-1626)和法国人笛卡耳(Rene Descartes,1596-1650)对折射现象进行更为精细的定量的实验研究,分别发现了具有现代形式的光的折射定律。
对物理现象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才使之发展成为一门实验科学,随后将数学引进来,使之进一步理论化,使物理学具有了今天的面目。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为几何光学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人的观察能力,荷兰人李普赛制作了第一架望远镜,后经意大利人伽利略的研究,千方百计增加它的放大倍数,创制了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做目镜的伽里略望远镜。他的不朽的功勋之一是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得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发现了大量用肉眼看不见的新星;证明了银河是由大量极小的星星汇集而成;发现了月球上存在山和凹地,并于1610年用放大率为30倍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四个卫星,它们好像月亮绕地球转动一样绕木星转动。这些观察到的事实,就完全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
【指点迷津】
学生学习本章,一般会对凸透镜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三种情况下的成像条件感到困难。这一方面要加强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光学课外小组来解决。
二、学海导航
【思维基础】
本章是光现象的第二部分,讲述折射现象、透镜初步知识和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本章最后讲了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传播方向一般_______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入射角是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度。
,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它们的光路图如图6-1所示,其中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侧是玻璃,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
,这种透镜有会聚作用,这种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________,一个透镜有两个________。
。
, 在物体的________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若再使物距减少,像距将________。
参考答案
2. 折射光线,法线
3. 0,0
4. 大于
5. NN’,右,BO,OC,OA
6. 凸透镜,焦点,焦点
7. 倒立,缩小
8. 同侧,加大
【学法指要】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实验表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学完后要求能正确叙述这个实验的结论。还要知道在折射现象中光线也是可逆的。
例题1:图6-2所示,是光在水面的反射、折射情况,NN′为法线,图中反射光线是_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
分析:由图上来看,这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发生的光的折射现象,同时在水面上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O点是入射点,NN′是法线,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D是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