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山市2008年度重点规划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段小练笔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
主报告执笔: ×××
承担单位: 江山市××小学
立项时间: 2007年5月
立项编号: JZ08040
结题时间: 2008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结题报告)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段小练笔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第二部分(教育教学实践)
1、附件一:写景想象人物记事小练笔系列设计
2、附件二: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示例
3、附件三:《外貌描写》小练笔课堂教学设计
4、附件四:《美丽的校园》小练笔指导实录
5、附件五:《精彩的——》习作指导反思
6、附件六:四年级现场作文比赛方案和结果
7、附件七:四下年级童言童语小练笔比赛活动方案和结果
第三部分(师生获奖)
1、课题组教师论文、案例获奖一览表
2、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作品获奖、发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段小练笔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江山市××小学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略执笔:略课题组成员:略
[内容摘要] 在小学中段的写作教学中,进行小练笔训练,就是把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作文能力相结合,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练有兴趣,不再害怕作文;写有素材,不再炊而无米;作有方法,不再头绪混乱,架一座低段写话到高段写文的桥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小练笔。在小学中段的小练笔研究中,我们着重从四个策略入手,加强与实践活动的整合:在小练笔中挖掘素材的能力;在小练笔中学习写作方法的能力;在小练笔中培养写作兴趣的能力;在小练笔中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对教学实践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理性反思,尽可能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系统化、可操作、有成效。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中段小练笔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程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真话。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和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生活更是习作的源泉。所以,语文课教学应尽量减少单项的训练,腾出一点时间,让位于小练笔。而生活中的素材取之不尽,都可以用来做小练笔练习。而且,小练笔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符合文艺的基本原理,符合课程改革的新思想。然而,“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阅读教学占了较大的比例,仅课后设计的部分“小练笔”,是远远达不到训练的目的的。所以,要加大练习的力度,提高练习的深度和广度。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段小练笔实践研究课题”的课题研究,力图让“小练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研究目标
1、落实课标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切实改变习作教学的现状。
2、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使之适应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3、整合新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小练笔训练。
4、在指导练笔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5、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累感悟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多种语言模式的习惯。
6、改变教师作文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一)理论部分:
研究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心理科学及观察对积累材料的积极作用
(二)实践部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段小练笔实践”的指导方法与习作形式。
、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观察习作的指导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2、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阅读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