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伤寒
( typhoid fever )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李博璋
要目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七、并发症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九、治疗
十、预防
一、概述
伤寒是什么病?(基本概念掌握)
★基本概念
伤寒杆菌→急性肠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病理改变: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反应。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
并发症:主要是肠出血、肠穿孔。
二、病原学
为沙门菌属D群,G-染色,杆状,长1~,~ ,有鞭毛,胆汁培易生长。
菌体抗原“O”→“O”抗体(IgM)
病原学
释放内毒素主要致病因素
鞭毛抗原“H”→“H”抗体(IgG),有助于诊断
表面抗原“Vi”→“Vi”抗体,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伤寒杆菌
抵抗性
三、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病人从潜伏期即可由粪便排菌;2~4周排菌量最多,
传染性最大;排菌3个月以上为慢性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水源、食物污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发病季节:夏秋为多,终年可见。
流行地区:温带和热带多见。
多散发
儿童青壮年多见
流行特征
四、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内毒素致病/二次菌血症
病理解剖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