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ppt

格式:ppt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ppt

上传人:1322891254 2015/5/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客观条件:我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

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4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
毛泽东:提出要搞“新经济政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的领导人这些创造性的思想观点,为后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时,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开始是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活动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已超过了计划调节。
6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精辟论述,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思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8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9

党的十四届三中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