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考古诗词鉴赏
解题技巧
广东畨禺中学林燕南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手法。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深幽寂静;
以动写静
2、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
出世的思想感情
3、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
一段曲折的道路。
二、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4—7小题: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4、这首诗写了、树阴、、四种景物,并用、爱、、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的美丽景色。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         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   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答:
泉眼、
小荷
蜻蜓
惜
露
立
初夏时节荷花池塘
5、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
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7、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
就得到赏识。
四、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以及,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这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词。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重归的燕子、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婉约
13、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
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
的名句。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②楼兰:指西汉时一个楼兰国王,他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参考答案
答:①表达了对戍边将士报国精神的赞扬和自己报国的决心。
①本诗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②例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的反衬。
例二: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颔联用典,也使用了,“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②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苍凉
英勇精神
反衬手法
[阅读古诗,完成①②小题。
谒山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麻姑]是古代传说中的女仙,曾自称在短时间三见沧海变为桑田。
①“触景生情”是诗人创作的直接原因。从这首诗的内容上看,这“景”当是________
①诗人登山远望,
见夕阳西下、水去云回之景。
参考答案
②要点:;;,于是想象“逝者如斯”的时间之流倘若如此,那么沧海便是时间的总汇,联想到麻姑三见沧海桑田的传说,认定沧海当归麻姑,于是大胆想象向麻姑买下沧海,买下沧海便拥有了所有的时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以上四点表达方式可以灵活变化。前三点意思说清楚得5分;只说清前两点,说不清第三点,得2分;第四点占1分。)
②“欲就麻姑买沧海”可谓想象奇谲,但又自有其思维
逻辑,试对此进行鉴赏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就构思的独到之处写几句赏析文字。(限60字以内) 
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漏:古代计时器。
参考答案:这首词构思独到之处在于以孤鸿自喻,寓情于景,人鸿互喻,物我交融,笔冷意苦,寓意幽深,抒发了贬居生活的孤寂苦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