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某市东环快速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某市东环快速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翩仙妙玉 2012/7/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某市东环快速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施工组织设计

23

开工日期: 2004-03-03

竣工日期: 2004-03-03

1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编制依据 4
第二章工程概况 4
第三章施工部署 6
第一节工程特点 6
第二节任务分工 7
第三节组织结构 7
第四节总体施工顺序及临时交通组织 7
第四章施工技术 13
第一节现有设施及复杂地基的施工措施 13
第二节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5
第三节测量控制方法 26
第四节机械选择进场、时间和方法 28
第五节施工用电方案 28
第六节施工用水 32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33
第一节施工进度总体计划 33
第二节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 33
第三节劳动力的动态和部署以及需用量计划 34
第四节资金、材料(钢筋、水泥)计划 34
第六章各项措施 35
第一节确保工程质量技术措施 35
第二节保证安全技术措施 45
第三节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46
第四节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48
第五节保证工期技术措施 49
第六节施工消防保证措施 50
第七节降低成本技术措施 50
第七章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2
第八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53
第九章附图表 54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市建设局编制的“××市东环快速路工程(北段)项目施工招标文件1-3卷”及“施工招标补遗书”等文件。
2.××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的“东环快速路工程(北段)项目”中的K1+830~K2+230以及K2+260~K2+560桩号间的施工图纸。
3.××市勘察测量公司1993年3月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报告书。
、交通部有关道路工程的施工规范、规定、规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属××市东环快速路此段,位于市区东北部,设计里程桩号自K1+830至K2+230及K2+360至K2+560两段组成,全长630m。东环快速路是××市北环快速干道与××渡口岸连接的唯一货运干道。该工程属现有××路改造拓宽性质的市政工程,原有路面为双向六车道、砼结构,其标准横断面如图示,拓宽后的泥岗路中心线基本与原路中心线相吻合,两侧拓宽,标准横断面如图示。
原有泥岗路标准路面图
拓宽后标准横断面图
根据实地勘查,沿线地形拓宽范围内比较平坦,只是在北侧有部分山坡,南侧部分路段的填方量及填方高度较大,既有的市政设施有:南侧架高电力杆线、高压电缆、2×DN2220现有原水管、DN600给水管,北侧通讯电缆、DN1220及DN1020砼给水管,两旁绿化草地及大量树木。地下市政管网中有雨、污水、照明等管线。沿线的主要路口是南侧宝岗路口,K2+260~K2+360段有铁路跨线桥。
拓宽道路设计技术指标及沿线设施:
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道,双向六车道。
2、设计车速:
快速路80km/h;
辅助道35km/h。
3、设计荷载:
道路:快速道BZZ-100KN
辅助道BZZ-60KN
4、路面材料:
①、快速道:采用35#水泥砼路面加铺中粒或沥青砼CH-20(Ⅰ型)面层;水泥砼抗压强度R=36MPa,抗折R=5MPa。
②、辅助道:采用柔性路面[R]=。
5、平曲线最小半径:R=500米
6、最小纵坡:%
7、土基:
①、回弹模量E=30MPa
②、压实度要求:
车行道路槽下0~80cm应大于98%,80cm以下应大于95%,人行道要求大于90%。
8、6%水泥稳定石粉渣基层回弹模量E=700Mpa
4%水泥稳定石粉渣基层回弹模E=350MPa
9、路面结构:
原快速道改造在原砼路上加铺一层土工布,后用5厘米沥青砼罩面或7厘米中粒或沥青砼(依图规定)。
拓宽快速道基层6%水泥稳定石粉渣25厘米,路面为C35砼28厘米,后铺一层土工布,再盖中粒或沥青砼5厘米辅助道底基层为4%水泥稳定石粉渣20厘米,基层为6%水泥稳定石粉渣20厘米,路面为沥青碎石层8厘米,后加中粒式沥青5厘米。
非机运车道底基层为4%水泥稳定石粉渣15厘米,基层为6%水泥稳定石粉渣20厘米,路面为沥青石碎石层5厘米,后加中粒或沥青粒4厘米。
10、沿线设施
本工程沿线给排水、电缆、电讯、石油气、煤气、照明等配套设计也随之安装施工。照明、煤气及路面工程中的沥青砼路面、沥青碎石分项工程均不由我公司施工,因此本次施工组织设计中不列此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积极协调配合,并办好有关联系资料手续。
第三章施工部署
第一节工程特点
改建拓宽工程,在根本上不同于新建项目。一方面因为施工期间的现有交通不能封闭,还要维持现有道路的车辆通行能力;另一方面既有的地下设施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迁移,特别是埋设的目前尚未查明的地下管线更是凭添了施工中的巨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