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说“变”
一年四季,冬夏交替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变;社会发展,不断创新是一种向前向上的变。随机应变是一种变,见风使舵是一种变;有变,也有以不变应万变……究竟哪一种才是我们需要的“变”呢?
我们要“蜕变”,不要“退变”。
“蜕变”是一种不断地完善、向前向上的“变”,而不是复辟倒退的“变”。我们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中见到了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目睹了它由产生到发展再壮大的过程。看着它,仿着它,但最后它到底还是“退变”了。然而,我们并没有被吞噬,我们成功地“蜕变”了,独立地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以崭新的形象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我们要发展的“变”,要创新的“变”。
一代代的领导人,用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指导着中国的每一步;一代代的科技工作者用不断地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着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我们用杂交水稻填补了粮食短缺,通过人类基因组图谱认识了自身,凭借“神州五号”征服了世界……有什么不是这样发展而来?这不正证实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这一论断吗?运动,不正是一种生动的变化吗?
是的,我们需要变化,但是,在“求变”的路途上,我们更要有一种“思”变的精神。几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未散去,我们应该认真地进行分析。正是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才使中国的人民减少了损失。针对“台湾问题”的强大压力,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的大略。面对加入世贸的风险,我们以高姿态迎接了挑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不变,这将是我们真正繁荣昌盛的基础。
哈姆雷特说:生存或死亡,是一个问题。“变”或“不变”,也是一个问题。
纵观社会发展的历史,事事在变,时时在变,但总有一只手在背后控制着,这就是客观规律。政治变革有社会规律,经济发展有价值规律,文化进步有艺术规律……种种变化都离不开规律。因此,“变”要适应规律,“变”要脚踏实地,“变”更要求真务实。因为我们不是孙悟空,所以我们不能随心所欲。
“求变”与“思变”的精神在如今犹为可贵,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进步的车轮。我国也正在努力转变着政府职能,努力为人民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变越美好!
不做代言人
瞬息万变的时代和着瞬息万变的我们,畅游在东西方文化的海洋中。悄然而至的变化打破了原本宁静的和谐。
周五放学回家,我与同学一起在车站等车。马路两旁人潮拥挤,忽然有人冲我招手道:“Hello!”。乍一看才知道是初中同学,这句“Hello”还真是叫出了她的特色,透着那么一股调皮与可爱。寒暄了几句,我与同学一起上了车。由于我上车快顺便帮她占了个座,她笑眯眯地对我说了声“Thank you!”。语句虽短,但我也明白她说的意思。不就是声谢谢吗?换了个说法而已,可是怎么听起来有点陌生呢?几站地过后,我该下车了,就在我准备下车前,转身冲她说了声“Bye-Bye!”。恍然间我才发现自己也是她们中的一员,一位受着西方文化影响的东方人。
仅仅是语言上的变化而以吗?恐怕不然。
我回忆起一篇老舍的文章《从喝豆汁看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