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
扬州一瞥
主备人
李涛
授课人
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习作者引用诗句以及由景及联想的写作方法。
   2、体会景与历史沿革浑然一体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重点
难点
根据景物生发开去,写历史沿革,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教学过程
个案修正
导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千古诗句,诗句提到的扬州在今江苏省中部,长江备案,大运河经过此地,历来诗人争相议论之地。今天,我们也随作者余心言到扬州一瞥。
(板书课题)
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
,指明学生来度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读来领略扬州的美)
,有文采,有内涵,有哲理的语句。
。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
本文写于1981年,正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改革开放信心不足,持怀疑态度,畏首畏尾,害怕失败。作者针对这一现象,用扬州古往今来虽遭受重重磨难,但始终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这种精神来提醒人们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满怀信心地去奋斗和创新。
三、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第一部分(1——7)段  写作者所知道的诗人。前人对扬州的“矛盾”评价。
矛盾一:南宋鲍照笔下扬州的荒凉与唐代诗人笔下扬州的繁华形成矛盾。
矛盾二:“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可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却并不把扬州包括在内——不可爱。
矛盾三:“北方”与“南方”的不同认识。
矛盾四:美人——性格上妩媚,她与具有反抗精神的“扬州八怪”并存。
第二部分(8——13)段  介绍瘦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14——17)段  介绍平山堂及其周围的景色。
第四部分(18——21)段  介绍史公墓及扬州在历史上遭受的劫难。
第五部分(22——23)段  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