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光电器件
光纤传感器
第8章光电式传感器
光电器件
1. 外光电效应
一束光是由一束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组成的,这些粒子称为光子。光子具有能量,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由下式确定:
E=hυ
(8-1)
式中: h——普朗克常数=×10-34(J·s)
υ——光的频率(s-1)。
所以光的波长越短,即频率越高,其光子的能量也越大; 反之,光的波长越长,其光子的能量也就越小。
在光线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向外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光照射物体,可以看成一连串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轰击物体,物体中电子吸收的入射光子能量超过逸出功A0时,电子就会逸出物体表面,产生光电子发射, 超过部分的能量表现为逸出电子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理
(8-2)
式中:m——电子质量;
v0——电子逸出速度。
式(8-2)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式, 由式可知:
光子能量必须超过逸出功A0,才能产生光电子;入射光的频谱成分不变,产生的光电子与光强成正比;光电子逸出物体表面时具有初始动能 ,因此对于外光电效应器件, 即使不加初始阳极电压,也会有光电流产生,为使光电流为零, 必须加负的截止电压。
2. 内光电效应
在光线作用下,物体的导电性能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效应称为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 光电导效应# 在光线作用下,对于半导体材料吸收了入射光子能量, 若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 就激发出电子-空穴对,使载流子浓度增加,半导体的导电性增加,阻值减低,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导效应。光敏电阻就是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
(2) 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线的作用下能够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光生伏特效应。基于该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池。
光敏电阻
1. 光敏电阻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光敏电阻又称光导管,它几乎都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电器件。光敏电阻没有极性, 纯粹是一个电阻器件,使用时既可加直流电压,也可以加交流电压。无光照时,光敏电阻值(暗电阻)很大,电路中电流(暗电流)很小。当光敏电阻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照时,它的阻值(亮电阻)急剧减小,电路中电流迅速增大。一般希望暗电阻越大越好,亮电阻越小越好, 此时光敏电阻的灵敏度高。实际光敏电阻的暗电阻值一般在兆欧量级, 亮电阻值在几千欧以下。
光敏电阻的结构很简单,图8-1(a)为金属封装的硫化镉光敏电阻的结构图。在玻璃底板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薄的半导体物质,称为光导层。半导体的两端装有金属电极,金属电极与引出线端相连接,光敏电阻就通过引出线端接入电路。为了防止周围介质的影响,在半导体光敏层上覆盖了一层漆膜,漆膜的成分应使它在光敏层最敏感的波长范围内透射率最大。为了提高灵敏度,光敏电阻的电极一般采用梳状图案, 如图8-1(b)所示。图8 - 1(c)为光敏电阻的接线图。
图 8-1 光敏电阻结构
(a) 光敏电阻结构; (b) 光敏电阻电极; (c) 光敏电阻接线图
2. 光敏电阻的主要参数
光敏电阻的主要参数有:
(1) 暗电阻光敏电阻在不受光照射时的阻值称为暗电阻, 此时流过的电流称为暗电流。
(2) 亮电流光敏电阻在受光照射时的电阻称为亮电阻,此时流过的电流称为亮电流。
(3) 光电流亮电流与暗电流之差称为光电流。
3. 光敏电阻的基本特性
(1) 伏安特性在一定照度下,流过光敏电阻的电流与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关系称为光敏电阻的伏安特性。图8-2为硫化镉光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见,光敏电阻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其I-U曲线为直线。说明其阻值与入射光量有关,而与电压电流无关。
(2)光照特性光敏电阻的光照特性是描述光电流I和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不同材料的光照特性是不同的,绝大多数光敏电阻光照特性是非线性的。图8-3为硫化镉光敏电阻的光照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