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8
文档名称: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581KB   页数:1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

上传人:rjmy2261 2018/5/12 文件大小:5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黄河的治理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黄河的治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形状、流经的省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会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

,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三、教学难点: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自学提示
放《保卫黄河》乐曲引入新课。
大家刚才听的这首乐曲,是什么曲子?
提到黄河,我们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和治理黄河呢?这一节我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个问题:黄河的治理
[板书]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二、黄河的治理
[板书](一)认识黄河
[承转]我们先了解一下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
出示学****提纲:
(板画)黄河干流轮廓图,:
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3、说出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什么字?
学生回答
学生打开地图册22——23页《黄河流域图》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相结合。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共同探究
4、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黄河上游、中游河下游是怎样划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同位的同学到黑板的板图上贴出名称,教师总结,点明是本节课学****的第一个重点目标。]
[承转]我们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做出了那些贡献呢?
[板书](二)评价黄河
读图2、32,让学生看图中的四幅图片回答:
由黄河的奉献系列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源头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地处我国阶梯之间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并板图)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4、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提供旅游资源,也有水能资源。)
[承转]黄河有功也有过,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那么:造成黄河忧患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
读课本50页活动1,让学生阅读找出:
1、黄河忧患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展示] 洪水威胁
泥沙淤积
缺水断流
水污染
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
[承转]由于洪水的威胁和泥沙淤积,使黄河不同的河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那么:
2、黄河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
出示课本51页图2、35种的图片:[展示]
学生看图找出问题并相互交流,说出自己记忆的某个知识的方法。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看图
回答
学生看书找出答案: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共同探究
(重点分析中游河段)
(1)上游:①荒漠化问题—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结合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分析干旱的原因)
②凌汛——主要是自然原因
(明确告诉学生凌汛产生的位置,学生思考黄河的流向、纬度位置得出结论)
(2)中游:水土流失问题——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引导学生看录像找答案,针对支流多,师随手画出黄河支流汾河、渭河及泾河,说明渭河流经的地段是秦岭以北的谷地,因此有“泾渭分明”之说。并得出中游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 通过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出原因。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2)暴雨集中(3)支流众多。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滥砍滥伐、过渡放牧)
引导学生读课本49页图2、3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说出:黄河哪个河段产生的泥沙最多,进一步体现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插入历史知识:古代最强盛的唐朝建都长安(今西安),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从历史上看,这里当时的条件怎样?现在出现这样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简单说出措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
(3)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