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肺脑复苏及进展
葛圣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机体重要脏器灌注尤其是脑灌注的丧失,随之出现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心脏骤停就意味着临床死亡的开始,如果积极有效救治,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所以针对心脏骤停后的抢救称为心肺复苏(CPR)。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等。
心脏骤停的病因
缺氧;
酸碱平衡紊乱;
血钾、钙、镁等电解质紊乱;
低血容量;
药物不良作用;
心包填塞;
张力性气胸;
急性肺栓赛;
低体温;
心肌梗死。
成活链
心脏骤停的诊断
临床表现:意识消失;呼吸停止;颈总动脉、桡动脉及股动脉等外周大动脉的搏动消失。
心电监测:心电监测显示窦性静止(asystole)、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或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等。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
开胸直接心脏按压的适应证
胸腔穿透伤;
腹部创伤继发心脏骤停;
心包填塞;
低温;
肺栓塞;
胸部解剖畸形不能有效地胸外心脏按压。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
2005年会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 -citation,CPR)与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 -ovas Cularcare,ECC)会议于2005年1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举行。
5年一度的指南修订是该领域国际学术界所期待的一件要事。修订后的指南将于2005年11月在《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
国际复苏联合会( International mitteeon Re suscitation,ILCOR)的成立动意于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和指南专家会议上,目的是为了能汲取全球范围的科学依据并应用于世界各国,更有利于拯救那些心脏性猝死和脑卒中患者的生命。
ILCOR的目标是建立起一种国际间有助于总结、发展、确立基本生命支持(BLS)、小儿生命支持(P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科学共识的机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