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8/5/13
Copyright © Sieyuan Electri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Sieyuan Electri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版《职业病防治法》宣导
制作:监督管理委员会
课程简介
新职业病防治法与前版的区别
新职业病防治法概况
企业所应承担和责任及风险
职业病及防治的特点
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权利义务
出台背景
1
辐射快: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职业危害,职业病发病率的越来越高,发病形势越来越严峻。
2
传播广:由境外向境内、经济发达向欠发达地区、城市向农村、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转移。
3
危害大:职业危害对劳动者健康权益侵害问题的日益突出,从业人员防范意识维权意识的越来越高。
4
防治难: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劳动力流动性强,今后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将远远高于生产和交通事故。
第二版:
第一版:
《职业病防治法》概况
总则(1--13条)
1
前期预防(14—20条)
2
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21--43条)
3
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44--62条)
4
监督检查(63—69条)
5
法律责任(70—86条)
6
附则(87—90条)
7
破解难题
难监管
难鉴定
难维权
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中的责任,通过具体制度倒逼用人单位自觉履行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进而落实预防措施的义务。
按照方便劳动者、简化程序的总体要求,区别情况,运用劳动仲裁、行政判定等方式解决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的争议问题。
职责强化
程序简化
制度保障
通过制度设置向保护劳动者权益倾斜,有针对性地解决劳动者在职业病诊断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到了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其它有毒有害等职业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
范围:
患病主体必须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1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2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4
必须是因接触了粉尘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
3
职业病的概念
对概念的理解(认识上的误区)
立法意义
特定范围指政府规定的职业病:十大类,共115种。
医学范围
医学上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与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的疾病都是职业病
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不一定会患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
工艺
过程中
化学因素:铅钵、烟尘、粉尘等;
物理因素:温湿度、气压噪音激光紫外线等
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布氏杆菌
劳动
过程中
劳动组织或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或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大或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程紧张,长时间体位或工具不良
生产
环境中
自然环境因素,建筑布局的不合理,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危害,劳动组织和休息制度不合理等
定义: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