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所得税的通俗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所得税的通俗解释.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5/14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所得税的通俗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所得税的通俗解释
先来看看这一章的基本思路。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在所得税的问题上,会计的计税基础和税法的计税基础是不相同的。比如,开办费,新会计准则规定要一次性进损益,而税法允许在不短于5 年的时间内摊销;又比如,职工薪酬,会计上面只要出了前都可以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而税法上则有个标准,标准以内的才让扣,标准以外的,必须老老实实交税。
这样一来,我们按照会计准则计算有一个利润总额,以它为基础可以算出一个所得税;而根据税法规定,调整利润总额,有算出一个税法上的所得税;这两个数额是不相等的。为了表示区别,我们将会计上算出的所得税都计入“所得税费用”这个科目,一般放在借方,它是企业的一项费用;而税法上算出的就放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它是一项负债,一般在贷方,是我们这期要交给税务机关的。它们之间的差额怎么办呢?都要计入递延所得税。
如果税法算出的所得税大,那么贷方比借方大,为了使会计分录平衡,递延所得税放在借方,是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会计算出的所得税大,则递延所得税放在贷方,是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
总结一下,出现的分录有两种形式,两借一贷或两贷一借;其中两个会计科目是卡死的,所得税费用在借方,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在贷方,递延所得税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下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于会计和税法的所得税差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暂时性差异、一种是永久性差异。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所谓永久性差异是指会计和税法的规定标准不同,差异一直存在,以后是没得调的。比如,前面说的工资认定标准不同,差额就摆在那里了。暂时性差异呢,虽然税法和会计认定的时间不同,但总额是相等的,现在少交税或多交税,以后年度是可以转回来的。比如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总额是100万,2年内折完。会计上用平均折现法,每年折50万,税法上用加速法,第一年折 60万、第二年折40万,那第一年会计上的60万和税法上的40万就是暂时性差异。
还是看折旧的这个例子。
看第一年。会计折50万,税法折60万,会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比税法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要大,会计上算的所得税费用比税法算的应交税金要大,我们这期交所得税是按税法规定来交的,交了比较少的部分,会计上算出来多的部分在未来是必须交的,即未来应纳税,未来要交对现在来说就是一项负债,用书上的术语来说, 就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
看第二年。会计折50万,税法折40万。会计上算的所得税费用比税法算的应交税金小,税法上交出去的比较多,未来可以少交点,即未来可抵减。用书上的术语说,就是“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上面说的是从利润表的观点来看递延所得税,从资产负债表观点同样可以解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先略去“递延”的概念,来看看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那么从会计角度看,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更大,这部分是未来要交税的,就是“未来应纳税”,这部分差异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反则是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于负债,是未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