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03.ppt

格式:ppt   大小:2,253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03.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5/14 文件大小:2.2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03.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孢粉颜色法
J
T
P
C
D
S
O
K
E1
E2
E3
N
Є
500
10
50
100
T(Ma)
ºC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孢粉颜色指数,Barruard等
热变指数,Lopatin

达到的最高温度
孢粉颜色、热变指数与温度关系
(3)流体包裹体法
一般认为均一温度代表包体形成温度的下限,但Wagner(1982)、Prezbindowsk(1987)、Barker(1990)等根据实验研究认为如果包体形成经历了再均衡作用,则均一温度代表了包体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最高温度。
Barker(1990)研究发现镜质体反射率的对数与包体均一温度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lnRo=- (n=115, r=)
包体均一温度分布反映油气充注历史、运聚期次
(4)自生矿物法
沉积岩中的自生矿物受周围环境影响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可根据自生矿物系列的转化受古地温控制且不可逆转的原则,来判断岩样在地质史上曾经受的最高古地温。
(5)其他方法
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磷灰石是含铀较丰富的矿物,U235受热中于轰击裂变产生诱发径迹,诱发径迹的密度和长度频率对地温作用非常敏感。用磷灰石预测古地温的有效范围为50-150℃。
干酪根电子顺磁共振法(ESR):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测定的干酪根中自由基含量(Ng)、共振点的位置(g)和信号的宽度(W)等,可作为一种衡量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也可以反映沉积物所经受的最高温度;
数值模拟法:热史模拟(重建含油气盆地的古热流史和古地温史)
天外天一井孤山一井
单井古温度史
二、今古温度场特征
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演化
古热流及升温速率演化
1. 压力是油气排出、运移和聚集的前提与基础,且其与油气生成、保存及成岩—成矿流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2. 沉积盆地内部的压力场可分为:
①异常低地层压力(负压);
②正常地层压力(常压);
③异常高地层压力(超压);
④三者的交叉组合。
3. 异常高流体压力系统(超压系统),其顶、底或四周被封隔层所包围。
二、压力场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超压盆地有180多个,其中160多个是富含油气的盆地.
大于10万km2盆地
1-10万km2的盆地
我国的主要油气田都发育或曾经发育超压
三、压力形成与演化
中国沉积盆地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