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n22x33 2018/5/15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课程编码:12013004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6地理科学
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4;课外学时:8-10
学分数: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考核方式:考试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制定日期:2006年执笔者:潘安定
审核者:林媚珍
一、教学大纲说明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同时又是一门比较难学的专业课。气象与气候是自然环境要素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本课程学****的内容对于正确解释和解决许多地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第二学期开设。其主要任务是为后期将要学****的多门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理环境的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初步掌握气象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技巧和大气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为将来的中学地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实****课堂讲授部分全部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由于课时时数限制,实践实****部分另行安排。
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高年级将要开设的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课程中都多次牵涉到本课程的内容,师范生在高年级的中学教学实践活动和教育实****过程中都有较多机会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
教学参考书:中山大学等合编,气象学与气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引论
引论是课程的纲要,通过对本学期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发展的扼要介绍阐明课程的特点,尤要突出对气象学与气候学进展的若干问题进行论述,介绍国内外的科学成就,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介绍新的资料等。
本章认识大气的组成和各种成分所起的作用,特别补充当今出现臭氧空洞、大气层臭氧成分的降低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使大气成分,尤其是CO2有所改变对气候产生的变化。
主要突出对流层在大气层中的地位及特点,以及大气的主要性状。
要求
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以及它在自然综合体研究中的关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各种成分所起的作用,认识地球大气存在的重要性。
了解大气各层的特点和作用,尤其要重视对流层大气在自然地理环境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本章重点在第一、二节。先以辐射的基本知识为线索,引进气象学中所研究的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分析地—气系统的辐射热交换过程,进一步探讨引起大气温度变化的物理原因及温度变化和分布对大气状态的影响。在大气的增温和冷却的讲解中,突出大气温度绝热和非绝热变化在成因和作用上的差异。
本章的基本知识注意在天气及气候分析时要加以引伸和应用。
要求
了解太阳辐射是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主要能量来源(很好地了解维恩定律)。
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它们来解释大气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