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金融理论与实践》.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融理论与实践》.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8/5/15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融理论与实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讲课提纲·《金融理论与实践》
第九讲金融理论前沿问题介绍:行为金融学
主讲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博导赵长茂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行为金融学的两位先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教授。---行为金融学因此为世界瞩目。
一、行为金融学及其发展历程
(一)什么是行为金融学
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来研究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科学
(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
1951年布雷尔(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的发表,是行为金融学产生的标志。
1963年,鲍曼(Bauman)和布雷尔发表了《科学投资方法:科学还是幻想》;1972年斯洛维克(Slovik)教授和鲍曼教授发表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把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1979年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Amos Tv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式提出了预期理论,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行为金融学研究越来越活跃,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行为金融学不仅解释了许多异象,而且还成功预测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股灾的发生。2000年3月耶鲁大学的希勒(shiller)教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一书,指出一路上扬的美国股市存在巨大的泡沫。该书出版一个月后,纳斯达克股票指数5000多点跌到3000多点,泡沫破裂。
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使行为金融学名声大振。
二、行为金融学的三个理论假定
三个理论假定是在对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反思基础上提出来的
传统金融学把行为人假定为完全意义的理性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运用理性,根据成本和收益比较,做出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决策。
行为金融学理论假定之一:有限理性。即行为人的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有理性的一面,但同时存在非理性因素。
行为金融学理论假定之二:有限控制力。即即使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因外在条件限制,行为人有时也未必能实践理性行为。
行为金融学理论假定之三:有限自利。即在特定情境下,人们的多样化动机会导致放弃使用理性行为。
“有限理性”、“有限控制”、“有限自利”三个理论假定构成行为金融学的三个基石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一)预期理论
由于有限理性、有限控制、有限自利的存在,人们不能在每一种情境下都清楚地计算得失和风险概率,人们的选择往往受到个人能偏好、社会规范、观念****惯的影响,使决策存在不确定性。
预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1、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
在金融市场上,决策参考点的选择取决于投资者的主观感觉(心理价位),投资者以决策参考点为依据做出投资决策。
2、亏损规避
行为人在决策参考点进行心理计算时,通常对预期损失的估值会高于对预期收益的估值(两倍),投资者对损失更敏感。这种心理反应为亏损规避。
所以,投资者在遭受亏损的的情况下,会成为一个风险追求者,而不是一个风险厌恶者。实验表明,在上一轮赌局中赌输的人会更有参加下一轮赌局的冲动。
亏损规避举例
投资者面临这样一个选择:
一是接受一个确定无疑的亏损7500元;二是选择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又25%的把握没有亏损,75%的机会要亏损10000元。两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