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30古诗四首.doc

格式:doc   大小:8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0古诗四首.doc

上传人:lyd13607 2018/5/15 文件大小: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0古诗四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科别
语文
周次
星期
备注
主备课人
闫亚飞
课题
诗四首
颈联:写景
【课时安排】四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归园田居》
[课程导入]
陶渊明的性格即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是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
1、巩固作者,了解作者?
2、把握重点字词,朗读课文。
【自学反馈】
1、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shi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代表作《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2、荒秽(huì):杂草丛生。带月:顶着月亮。荷(hè)锄:扛着锄头。
草木长(zhặng):草木丛生。沾(zhān):沾湿。但使:只。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疑难探究】
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辞官归田,虽耕种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2、赏析第二句:
第二句写的是作者早早起床去除草,晚上在月下回家的情景。这一句体现了作者早出晚归的辛苦景象。这一点可以从“带”字体现出来,早早起了床却顶着月亮回来。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月夜归耕图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社会中失去自我。
小结: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课堂练习
1、荷锄归:扛着但使愿无违:只荒秽:杂草
表现作者不想在污浊的现实社会中失去自我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体现全诗的主旨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社会中失去自我。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一、导入新课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有谁知道摩诘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使至塞上》。
自学指导
掌握文章作者及其作品。
预习重点字词读音及释义。
1、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信奉佛教,人称“诗佛”,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写作背景
公元737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单(d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