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管理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管理标准..doc

上传人:联系 2018/5/15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管理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管理标准 4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管理目标 4
4 管理内容 5
5 主管、协管部门及岗位 5
6 管理标准 5
7 检查及考核 15
前言
为实现公司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运行部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由综合部审批。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审核人:
本标准审定人: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是第一次发布实施。
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管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有限公司运行部(以下简称运行部)内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的制定依据是原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商业部、全国总工会于1984年10月联合颁布的《关于改革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管理制度的通知》
劳动部于1999年4月份颁布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劳动防护用品选择规则》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安全生产法》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3 管理目标
为切实保证职工在生产中安全和健康,加强职工劳动保护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生产活动中每个员工必须正确使用劳动用品,要充分发挥员工的自查自纠、互保互助作用,保证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4 管理内容
工作人员在从事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工作服着装应符合现场工作环境安全的要求。
工作人员进入现场禁止穿拖鞋、凉鞋,必须穿单位配发的安全鞋。
工作人员带电作业时应按安全工作要求穿绝缘鞋。
在工作现场应按安规要求佩戴手套、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
在灰尘比较大的场所工作或异味比较大的场所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在登高下井、进入机器内部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带使用前要检查它的完好性,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清理或维修作业前,必须进行的通风作业。通风时间规定为至少30分钟。
5 主管、协管部门及岗位
公司工会、综合部、运行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现场检查监督的力度,监督本规定的执行。
综合部负责监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与发放。
6 管理标准

安全帽由帽壳、帽衬、下颏带、后箍等部件组成。在帽壳材质上,安全帽有低压聚乙烯、ABS(工程塑料)、玻璃钢以及橡胶料、竹藤等各种不同材料制作而成。有的安全帽还具有附加功能,如防电报警安全帽、防噪声安全帽、电焊面罩安全帽等。目前,油田采油工佩戴的大多数为玻璃钢安全帽,具有刚性强、
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点,适合于炼钢、井下、矿山等特殊作业中使用。安全帽的佩戴要符合标准,使用要符合规定,如果使用或佩戴不正确,就起不到充分防护作用,戴安全帽前应将帽后调整带按自己头型调整到适合的位置,然后将帽内弹性带系牢。缓冲衬垫的松紧由调整带调节,人的头顶和帽内顶部空间垂直距离一般在25-50mm之间,至少不要小于32mm为好。这样才能保证当遭受到冲击时,帽体内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缓冲,平时也有利于头和帽体间的通风。
一定要选择与自己头型适合的安全帽,佩戴安全帽前,要仔细检查合格证、使用说明、使用期限,并调整帽衬尺寸,其顶端与帽壳内顶之间必须保持20-50毫米的空间。有了这个空间,才能形成一个能量吸收系统,使遭受的冲击力分布在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减轻对头部的伤害。其次,不能随意对安全帽进行拆卸或添加附件,以免影响其原有的防护性能。佩戴安全帽一定要戴正、戴牢,不能晃动,调节好后箍,以防安全帽脱落。安全帽的下领带必须扣在颌下、并系牢, 松紧要适度。这样不至于被大风吹掉,或者是被其他障碍物碰掉,或者由于头的前后摆动,使安全帽脱落。
发现帽子有下凹、裂痕和磨损等情况,要立即更换。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坏,所以要经常进行外观检查。如果发现帽壳与帽衬有异常损伤或裂痕,或帽衬与帽壳内顶之间水平垂直间距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就不能继续使用,应当更换新的安全帽。
帽内缓冲衬垫的带子一定要系牢,不要把安全帽戴在脑后,帽带要系牢,不要把安全帽当坐垫用,以免变形而降低防护作用。安全帽不用时,需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不要受日光的直射,这样才能确保在有效使用期内的防护功能不受影响。
注意使用期限,玻璃钢安全帽一般不超过三年。到期的安全帽要进行检验,符合安全要求才能继续使用,否则必须更换。安全帽只要受过一次强力的撞击,就无法再次有效吸收外力,有时尽管外表上看不到任何损伤,但是内部已经遭到损伤,不能继续使用。应妥善保管安全帽,避免受挤压存放;避免存放在酸、碱、高温、日晒、潮湿等场所;更不可和硬物放在一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