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XXX路维修方案
1
本PPT涉及的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
2
病害种类及定义
纵向裂缝: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裂缝宽度3mm左右
横向裂缝: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裂缝宽度3mm左右
块状裂缝:裂缝宽度3mm左右,
龟裂:裂区有变形、散落,裂缝宽度2-5mm左右,
坑槽:²左右
沉陷:大于10mm的路面局部下沉,严重可达到25mm
松散:路面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表面损坏
车辙:轮迹深度大于10mm的纵向带状凹槽
3
具体病害图片示例
龟裂
横向裂缝
纵向裂缝
块状裂缝
坑槽
翻浆
4
病害主要形成原因
沥青路面的破坏大体上分为两类:
1):结构性破坏,它是路面结构的整体性或其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破坏,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不能支承车辆的荷载。
2):功能性破坏,即由于路面的不平整,使其不再具有预期的功能。
3):这两类破坏不一定同时发生,但都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对于功能性破坏,可以通过修整、养护来恢复路面的平整性,以满足行车要求;但结构性破坏,一般需进行彻底翻修。
5
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裂缝)
裂缝类: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块状裂缝
原因:
1)荷载性裂缝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路面结构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材料的抗拉强度
2)非荷载裂缝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
3)填方材料和填方的不均匀性,以及填方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特别是经过雨水浸泡后,路基强度有所下降,沿边坡部分路基承载力也下降,就会出现纵向裂缝
4)施工时,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
5)一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基础软化。二是水损坏。施工原因导致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偏大、压实度不足和混合料离析,在大量荷载下,局部沥青混凝土变成松散,导致表面产生块裂、下陷或坑洞
6
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裂缝)
裂缝维修:
目前普遍采用的裂缝填封材料可分为三种类型:
1)热灌式橡胶地沥青因价格低廉,施工要求不苛刻而受到广泛采用。主要工艺包括普通热沥青灌缝,改性热沥青灌缝。
2)有机硅树脂由于粘度太大,不宜充分深入裂缝,且对施工条件要求高,既费时又昂贵,故大多用于密封新建混凝土路面的接缝。
3)冷灌式填缝料受限制条件较少,不需要加热使用,可用在潮湿的路面、有灰尘的壁面,冷灌式填缝料的典型材料是乳化沥青材料和改性乳化沥青。
7
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裂缝)
根据好运路路况我们选择热灌式橡胶地沥青
灌缝材料要求:良好的防水性能,与路面接触面、裂缝两侧界面有良好的粘附性;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即夏季高温不流淌,冬季低温不脆裂;弹性好,耐老化,能够适应裂缝宽度随气温发生的变化;施工方便,成型快,适应道路尽快开放交通的要求;符合环保要求,对施工人员和道路环境不产生污染等
开槽灌缝作业流程:
1)沿裂缝位置对裂缝进行开槽处理,,-,深宽比最好控制在2:1以内
2)除去已松动的边缘部分(利用钢丝刷对剥落部分进行处理)
3)清除缝内的杂物及尘土(用高压空气或者热空气吹扫)
4)使用液化气喷灯对裂缝进行烘干,保证裂缝内干燥
5)将加热到要求温度的灌缝胶灌入槽内,并要求将所开的灌缝槽灌满填实
6)为了能提前对施工路段开放交通,减小因施工作业产生的交通压力,在灌缝胶上撒上少量的沙子或细骨料,防止粘轮,以提前开放交通
8
开槽灌缝图示
开槽
清缝
灌缝
9
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裂缝)
现场施工控制要点:
1)施工前,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养护单位必须提供详细的灌封胶材料质检报告,确认材料及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2)环境及气候要求:1:施工时路面潮湿或路面温度低于5℃时不应施工。2:雨雪雾天严禁施工,施工时要求道路视线良好,不得在有雾天气时施工。3:风力小于三级,路面干燥,严禁在过湿或积水的路面上施工。
3)裂缝开槽,采用无贴封标准槽或者无贴封浅槽设计,要求开槽线与裂缝完全吻合,不得有错位现象。1:裂缝边缘剥落部分必须清理干净。2:如若在开槽后发现裂缝潮湿,必须烘烤至干燥状态。
4)提前对灌封胶进行加热,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出料温度。灌封胶可重复使用,但多次重复加热会导致材料能下降,重复加热次数不得超过2-3次(按照道路密封胶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控制)。
5)用灌封机上带有刮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