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黔江土家族建筑研究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358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黔江土家族建筑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5/16 文件大小:3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黔江土家族建筑研究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黔江土家族现代建筑特色研究报告
重庆大学城镇化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008年3月
一、绪言:研究背景及框架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日益快速推进,在城镇建设当中所出现的千城一面,建筑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丧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此,有识之士倍感心忧,并纷纷尝试、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共重庆第三次党代会《报告》科学确定了重庆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路和宏伟目标。《报告》明确要求以黔江区为区域中心的渝东南民族地区要“做特做优”,努力建成武陵山区经济高地、民俗生态旅游带、扶贫开发示范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黔江区人民政府将土家族现代建筑特色研究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并于2007年7月委托重庆大学城镇化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开展专项研究。

(二)研究的基础
开展本次研究的基础资料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渝东南土家族民居(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土家族民居建筑的美学观(论文,《装饰》2006年第7期)。
析论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论文,《装饰》2005年第5期)。
渝东南土家族民居及其建筑技术研究(重大硕士论文)。
湘西土家族民居调研报告(论文,《南方建筑》1998年2期)。
湖南传统民居(著作,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武陵土家(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3月)。
老房子——土家吊脚楼(著作,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
渝东南土家族传统建筑实地调研成果(照片及文字)。
(三)研究的目标
此次研究的预期目标是:在系统了解土家族建筑文化背景,广泛荟集土家族传统建筑原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类型学与符号学等方法,从群体空间、平面组织、结构与构造技术、材料与装饰等方面,解剖与分析土家族传统建筑,提取和归纳系列模式语言,并分析该系列模式语言的现代适宜性,为体现土家族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一种思考方法和操作的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框架
为实现上述预期的研究目标,制订研究框架如下:
湖南
界定研究领域
研究
民族分布
归纳
建筑原型
重庆
探索地域特色
民族性
地域性
时代性
现代
创新运用
提取
建筑符号
建筑装饰
建筑材料
建筑类型
贵州
渝东南土家族
现代建筑
特色方案设计
二、土家族的发展历史及其地域分布
(一)历史源流
土家族是居住在湘鄂渝黔边的一个古老民族,自称“毕兹卡”。对于这个民族的族源,研究者提出了众多的看法,如巴人后裔说、土著先民说、乌蛮说、江西迁来说等等。在这些观点中,巴人后裔说、土著先民说理由更充分一些,特别是巴人后裔说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自从潘光旦先生所著的《湘西北的“土家”和古代的巴人》发表以后,土家族的主体为巴人的后裔的观点一直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这一观点许多研究者都从文献考据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入手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基本上廓清了巴人的来源、迁徙、流变情况。即是说早在商、周时代巴人就生活在鄂西南的清江流域,殷墟甲骨文中记载的“巴方”就是古巴族。商朝末年,巴人还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因功封为巴子国。春秋战国时期,巴人与东边的楚国时战时和,双方交往密切,文化相互渗透。后来,在楚国威迫下,巴国不断向西南退却,直到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
先秦时期巴人的历史经过研究者的研究考订所给予的定位,为近期的考古发掘所证实。清江隔河岩考古队从1987年起,对清江库区淹没地带进行考古发掘,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香炉石文化的发掘和命名。,距传说的廪君出生地不远。经考古专家认定,香炉石文化距今最早为4000年,早期相当于夏、商、周时期,从第四期西周时期以前到第一期夏朝时期为早期的巴文化。其文化类型与其它夏商文化迥然不同。生活用具以夹砂褐陶或灰褐陶为主,约占80%,纹饰以粗、细绳纹和方格纹为主;“香炉石文化”的人们,一般都靠河流居住;这种文化的经济生活中捕鱼和狩猎占很大比重;“香炉石文化”地处较封闭的山间河谷地带,但文化并不十分落后。可见,香炉石文化与史载的巴文化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十分相似,因此,考古学界将“香炉石文化”定为早期的巴文化不是没有道理的。三峡库区也发现了多处巴文化遗址。秦灭巴以后,巴国不复存在了,但巴人不断迁徙,广泛分布在武陵山区。秦实现统一后,在原巴人故地设巴郡、黔中郡、南郡。汉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史书把当时活动于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通称为“巴郡”、“南郡蛮”和“武陵蛮
”。西汉时,被称为“武陵蛮”、“澧中蛮”、“溇中蛮”、“零阳蛮”中的向、田、覃等姓首领的活动已载入史册,《后汉书》、《晋书》、《华阳国志》等史书对其史迹均有记载。这些被称为“禀君种”、“板蛮”的人已经有了共同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