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docx

上传人:mh900965 2018/5/1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股票市场的“中国特色”
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年的发展,至诞生以来就独具特色,但是也是由于当时中国国情决定的,经过查资料,我总结的中国股票市场的“中国特色”如下:
一、产生演进的非市场化
信用制度是股市发展的基础,自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共出现了三种主要的融资制度:商业信用融资、银行信用融资、股市融资。现今这三种信用方式并存。股票和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以利润为中心,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获得利润的渠道在改变或新的利润增长点出现时,作为“经济人”的市场主体就会新的制度安排。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初期,许多投资项目仅靠自由资本无力进行,为追求这些项目的利润,便借助于信用融资来进行投资,产生了商业信用融资、银行信用融资。对一些耗资巨大的项目,也需要分散风险,于是聚集社会资本的股票融资产生。股市作为市场的高级形态,是信用高度发展的产物。股市发展规律是先有信用的发展到股份制企业的产生,再到股市的产生,没有信用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大规模的集资,就不会有股市。信用制度与股份制的存在和发展是股市存在的基础。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非市场化的,是经历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经济基础之上的,其产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具有浓厚的政府色彩,一度负有为国有企业筹资解困的使命。中国在市场本身还不具备经历较高层次的股市的情况下,以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形式构建了中国股市,不是现有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后有股市,而是政府先建起股市,国有企业为到股市筹集资金才进行股份制改造。尽管市场中存在诱致性因素,但中国股市制度主要是由政府通过拖着市场走的方式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强制性因素占主导地位,中国股市发展的环境存在欠缺,市场发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人们在计划经济中的观念不能马上转变过来,对市场经济中的新事物认识粗浅,对股票更是知之甚少,股市发展需要的法制环境基本没有,人们的法律意识浅薄,当时的股份公司极少并且公司制度不健全,股市由信用支撑起来的,而当时人们对信用的认识还处于模糊状态,非自发产生和非自然演进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股市的“先天不足”,即市场自身缺乏信用基础。
二、上市公司是改造出来的
股票市场建立之处,中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对于国有企业保持相当程度的继承性,是不规范的股份公司。与西方相比,中国的股份公司制度被认为是逆向生长的,是为了上市融资才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动力在于从股票市场获得几乎无成本的巨额资金。上市公司也不是由市场筛选的,而是由各级政府驱动,以至许多业绩优良的企业难以上市,而一些企业根本不具备上市条件,却包装上市,甚至弄虚作假欺骗上市。在政府的主导下,股份制改造、发行股票上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国有企业的专利,而非国有企业很难有机会进行股票融资。
三、股权结构人为分割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被人为分割,不仅同一股票设置不同的投资者(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和社会公众股),而且又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这是中国股市所特有的现象。既利用股市的筹资功能又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导致了占上市公司总股本60%—70%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能够上市流通的只占总股本的30%左右,中国股市的最大国情就是人人皆知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分裂,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