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起源
——王权制度在城市产生中的作用
摘要: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介质。城市不仅仅是居住生息、工作、购物的地方,更是文化容器,是新文明的孕育所。城市的产生取决于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因素。关于城市起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包括防御说、社会分工说、私有制说、阶级说、集市说和地利说等。本文主要从王权对城市起源的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城市起源;采集与狩猎;王权制度
城市相对于农村来说,区别主要表现在产业上,职能上,人才、物质、财富的集聚上,文化、经济、政治的带动作用上和空间形态上等许多方面;在地域上并没有截然明确的分界。对城市这样复杂的概念很难下定义,刘易斯芒福德提出,“城市实质上是人类的化身——城市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的同样发展过程。”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类不得不终日为获得食物和生存而操劳、奋斗,同大自然、野兽和各种敌对力量斗争。这个过程涵盖了人类从事采集、渔猎,以至于畜牧和农业的漫长时期。先后经历了原始群居、原始公社、固定居民点村落再到城市的转变,如果说人类历史的地球历史的万分之一的话,那么城市的历史就是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一。
最初的原始社会就有了采集和狩猎,采集的风险明显低于狩猎,而且狩猎的成功与运气有极大的关系,运气不好,可能还会把命赔上。那么一个团队为什么要把体力最棒的成员推出去做这样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不是采集呢?一定有食物以外的因素促使他们坚持狩猎下去。
这就要从狩猎的副产品入手,狩猎的副产品是什么?进行狩猎的人员通过狩猎变得武艺高强,于是部落有了武装,遭到别人的侵犯时可以进行反击。在社会学中有一对术语,显功能和潜功能,狩猎的显功能就是获取食物,他的潜功能也很重要,就是在必要的时候保卫村落,甚至去侵犯别人。
随着时间推移,采集和狩猎都在进步,采集变成了农业,而狩猎呢?人们把村庄周围的动物都猎杀掉了之后,他们如果再要获取食物就必须向更远的地方去寻找猎物,同时他们又无法从事农业。就像二战中的巴顿和中年代就没事干了,最后就会干点刺激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狩猎的潜功能与显功能发生了置换,猎人的主要职责变成了保卫和管理,获取食物被放到了无关紧要的低位。保卫和管理是一个积极的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人手中有了武器,他们的地位相较于采集的人就较高,最终形成阶级分化。最早的社会中,王不会是从农民中产生的,也不是从地主中出现的,而是猎人中产生的。
城市的兴起是在一个有限的地域环境内将此前处于自发分散和无组织状态的许多社会功能聚拢,形成一个复合体。若没有统一的号令,聚拢的实现是很难的。在王权制度形成以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也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对内的绝对统治地位,对外进行防御或攻击,有必要建立一个力量据点。在这种动机下,统治者以强制的手段将长期以来处于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的社会因子、社会权力动员起来并束集在由城墙封围而成的“城市”中,形成以政治、军事或宗教为核心元素的城堡,控制着辖区之内的社会组织并对其活动发出统一的号令。
在中国,人们是认定夏禹是城的创始人。也有筑城始于禹说,《艺文类聚》卷六三引《博物志》曰:
“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也”。当代学界也一般以夏代为我国城市的起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