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bai1968104 2018/5/1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走下课堂的那一瞬间,我的第一感触是: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永远是最考验人最磨练人的舞台……
我所执教的这一课,有着深刻的主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通览了教材后,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我首先进行了目标定位,继而锁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节约资源的环保观念。
在一边分析教材一边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其实我的心里一直没有底:对于这样的全球性的大问题,学生能走进教材,与教材对话,与生活对话吗?学生能体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严峻现实吗?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一边咨询六年级的班主任,一边趁值周之际,和站岗的六年级学生对话,从侧面和正面出击,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别说,收获还真不少,我还真了解到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有了初步的概念,因为他们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已经接触了这样一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带着这样的喜悦,于是有了我以上的教学设计:感受美丽的地球,直面哭泣的地球----体验水资源宝贵,感知水资源匮乏----了解森林资源作用,感受森林资源骤减----了解其他资源情况,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了解保护资源行动,深化“只有一个地球”。而事实上,我太“想当然”了……
一、加强了储备忽略了积累
在搜集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我力求从三个维度着手,一是来自家乡浙江绿谷的资源;二是我们祖国的资源;三是全球性的资源。因为我们今天毕竟探讨的是全球性的问题,不能局限于身边的资源。因为,作为浙江绿谷,对于资源的有限问题,相对比较难以体现。所以,作为自身来讲,我搜集了比较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而且在反复比较中取舍。可是,作为学****的主体
——学生,我却忽略了他们的储备情况。可以说是偷懒,没能提前一天亲自走一趟,深入学生生活中去了解,也可以说是高估了六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以为有了六年级上册语文一个单元的学****积累,学生的认识会比较深刻……总而言之,还是自身在教学前“想当然”的层面太多,最终导致了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够广,也不够有深度。要造就“智慧课堂”,的确如大家所言,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无疑能为课上的智慧引导和巧妙处理做好铺垫。
二、提高了深度降低了效度
课后,我仔细阅读了教师们的“课堂捉虫”,发现有一位教师提了个很好的建议,建议在引导学生认识联合国相关组织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并设立了“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时,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暗暗记一记这些特殊的日子,层层推进,引导感悟。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课前,我之所以采取配乐呈现文字图片的形式,是出于对这个环节目标只定位在“了解全球保护资源行动”,并不需要“掌握”的层面,因而相对草率处理。事后我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能
“想当然”。同时,我觉得还应该再添加一些其他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材料,从而在学生脑海中植入“国际性”、“全球性”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中国有植树节。可见,这一环节的教学虽然提高了深度,却降低了效度,虽然只是一个细节,却是智慧型教师所应该把握的,今后得引起注意。
最后,再谈谈教学中感受颇深的两点花絮,与大家分享:
1、寻找合适的配乐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课堂捉虫”中,大部分教师都提到了那段震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