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文档名称:

昆山老城区控规.ppt

格式:ppt   大小:5,796KB   页数: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昆山老城区控规.ppt

上传人:zxwziyou8 2018/5/19 文件大小:5.6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昆山老城区控规.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心理旋转实验说明了非言语材料的记忆编码方式是:——
A、语义 B、语音 C、视觉形象 D、反响回路
2、人差方程式是——提出的
A、马斯基林 B、布雷德利 C、贝塞尔 D、金尼布克
3、绝大多数被试者在测验中获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现象称为——
A、天花板效应 B、地板效应 C、间隔效应 D、绝对效应
4、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在渐增系列中——为差别阈限的下限
A、第一次非正到正 B、第一次非负带负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 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
5、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在研究方法方面是因为使用了——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测验法 D、临床法
6、Cooper&Shepard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支持了——
A、双重编码理论 B、基本表象理论 C、概念命题理论 D、格式塔理论
7、在研究感受性时,刚刚能够被人觉察到的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
A、差别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两点阈 D、绝对感觉阈限
8、下面那一个不属于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时所产生的误差()
A、平均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练习误差
9、下面哪一个属于影响反映时间的机体变量()
A、刺激类型 B、刺激复杂程度
C、刺激强度 D、联系次数
10、下面哪一个不影响实验外部效度()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B、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C、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D、实验程序的不一致性
11、在一项研究中,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这种设计属于()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所罗门设计
12、配对组设计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设计范畴()
A、实验前后设计 B、混合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被试间设计
13、如果被试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被试内实验设计 B、被试间实验设计
C、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混合设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视觉感受一种颜色取决于三个特性,即---------,--------,----------。
色光的混合遵循----------、------------和------------三定律。
信号检测论认为阈限不是一个纯净感知能力的指标,它受利害得失,动机,态度,一直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在同一过程中就出现了两个独立的指标,一个是----。另一个是--------实验性分离通常包括四种类型的实验设计,它们分别是-----------------,-----------,-------------,------------------。
有效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由-----------、--------------和---------------组成。
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哪些相关变量称为----------
在心理实验发展的第二阶段(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前期主要受到---的影响,后期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任何一种有效的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都包括三部分——————
实验心理学一词,是——最早提出的
唐得斯提出了反应时间三成分说,即反应时间包括三部分————
心理学研究中有两种实验类型
心理物理法是——首先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测量感觉阈限常用三种方法
操作定义是——提出的
等人用减数法证明了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两个连续的阶段
如果以刺激和反应时间的不同类型为标准,把反应时分为
光具有三维特征与此对应有三维心理特征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视敏度
速度准确性权衡
操作定义
知晓感(FOK)
等响曲线
开窗实验
系列位置效应
部分报告法
口语报告
心理量表法
数量估计法
感觉等距法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支付矩阵
警戒和警戒水平
双盲实验
要求特征
心理旋转
反应时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举例说明被试内实验设计(within subject design)和被试间实验设计(between subject design)的区别?
试述信号检测理论的统计学原理在信号检测理论中,被试对有无信号出现的判定可能有几种情况?是如何定义的?它们关系如何?
什么是相关研究?举例说明相关程度很高的两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举例说明相关系数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较大的解释力?
举例说明零相关能否排除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举例说明高相关能否作为因果关系的证据?
减数法测量反应时的基本前提,实验逻辑和典型实验
影响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