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由社会心理学看学校校风的作用.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由社会心理学看学校校风的作用.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5/1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由社会心理学看学校校风的作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由社会心理学看学校校风的作用
        写作缘起:笔者家庭附近正好有好几所不同档次的中学:“市重点”、“区重点”、普通校、薄弱校,师大实验小学毕业后的学生会被电脑分流到他们中去,换上各个学校的校服,平日里观察发现:走路、骑车、说话四平八稳的都是穿“重点”校服的,他们很少扎堆、发型也规范,不骑“飞”车,大声吵嚷、带“脏”字的没他们;相反,放学后在北师大校园里三群四党、勾肩搭背、奇装异服、“飙车”而行、践踏草坪、扎堆打牌、满口脏话、叼着烟卷、搞对象的中学生都是些着“三流子”和“四流子”校服的,从未见过“重点”学校的学生这样。我在大学讲《教育学》课程时曾让学生做的课后作业之一就是观察校园里的中学生群体形象并作分析,结果无一例外地都谈到了校风问题。
      学校是一个群体,群体中必然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群体心理,如群体利益、群体需要、群体规范、群体价值、群体目标等,群体心理不是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成员新了特征的综合和概括,是成员间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学校中具体表现为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即校风——学校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通过集体成员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归属感、认同感、支持感和对集体的尊重发挥作用。
校风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校风能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觉性,更加勤奋地学****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校风则容易使学生学****涣散,秩序混乱,导致各种儿童问题。
从其心理机制上来看,校风是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的,并且这种心理气氛一旦成为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它就是一种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它是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这样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来影响和约束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是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观念、意志情感、言论行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共同倾向持久地发生作用的结果。
校风形成的社会心理学机制是在“标准化”倾向基础上的模仿、暗示、顺从、同化等,即在领导、教师、学生不同小群体的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下的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从而达到统一认识、维系群体存在、行为定向的目的,因此校风的建设关键是协调好小群体内部的关系、形成群体压力和群体凝聚力。
与校风直接相关的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作风正派、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领导班子会在学校教师中产生模仿连动连锁反应,教师群体通过接受暗示、模仿等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言行与领导渐渐相仿,领导的工作作风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到校内的大小正式和非正式群体,最后全体统一到学校办学方向上来。
学校是由班级这一小群体所组成的,因此班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班风的形成主要依靠群体压力,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讨论、说服等形成理智压力,通过劝解、说服、感召等形成情感压力,通过谴责、批评等形成舆论压力,通过拒绝、隔断、孤立等形成心理隔离压力,通过模仿、舆论、疏亲等对全班成员的行为产生作用。班风的形成还依靠班级凝聚力:利用个体被爱、同情、理解、关怀、帮助等本能心理需要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等方式形成积极的班级心理气氛,促使这个群体保持一种稳定的、融洽的秩序。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社会体系的每个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