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保险产品的互联网营销,是创新还是噱头.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保险产品的互联网营销,是创新还是噱头.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5/2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保险产品的互联网营销,是创新还是噱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保险产品的互联网营销,是创新还是噱头
【案例简述】
“我摇,我摇,我再摇”、“我的收益我做主”……最近,一位叫做“摇钱术”的保险产品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转发,吸引大家点击并购买它。与其他保险产品最大的不同是其收益的获取方式———不是你谈出来的,也不是保险公司设定好的,而是自己摇动手机摇出来的,收益多少全靠“摇”。自从搭上了互联网之后,各种奇趣的保险产品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各家公司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营销上开始大做文章,纷纷为传统产品戴上互联网的帽子。这样的互联网保险产品,让消费者知道保险产品同样可以好玩、有乐趣、充满活泼和青春亮丽的一面。
要挖掘用户需求,做好用户体验
特约点评嘉宾①:崔洪波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阳光保险这个案例,确实对保险行业很有启发性,第一,迎合了微信用户的喜好,设计了容易传播性的方案,可以说是利用互联网用户的话题性进行了病毒式的营销;第二,为了提高转化率,针对性地做了产品的改良性设计,以此来促进客户快速下单,从而获取客户信息,某种意义上,具有很强的“入口思维”。很符合互联网公司先有用户,后做生意的思维。但问题是,保险理财产品是个严肃性产品,而且也不容得“诈骗”,这个案例以高收益率为刺激点,并不是保险公司能够长期满足的,你的产品组合特性决定了你不可能永保高收益,所以长久来看,还是研究微信活跃用户特征、需求,分层次设计产品和进行营销更好,否则自己也无法消化你转化而来的客户,简单来说,保险公司不应该把自己的产品或品牌体验完全寄托于收益率一项上。
特约点评嘉宾
②:徐元庆中山市风驰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通过“摇一摇”让用户觉得好玩,能让客户参与,这是好的方式。同时,摇出来的结果能否让用户尖叫,方案的设计有没有基于对用户的深度了解和把产品做到极致是关键!如果只是基于传播,没有深挖用户的痛点,给出极致尖叫的解决方案,那只能是昙花一现!移动互联时代,一切围绕“口碑”,一个公司只有实实在在的,站在用户的立场,深度挖掘出用户深层次的痛点,并提供大大超越用户期望的,能让用户尖叫并分享的解决方案,才能形成口碑,才能在社会化媒体中分享传播,而形成不可阻挡的效应。
营销要创新更要回归产品本质
特约点评嘉宾:欧阳德快乐派连锁机构创始人/CEO
“摇钱术”最近有些火,因为搭上了互联网营销快车,赚足了眼球,吸取了粉丝,也赚了些银子……一款真正收益率并不是多么具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差点让人误认为成为了“宝宝”军团的一名明星成员,“摇钱术”还是“变脸术”?个人认为,短期虽然有些效果,但是长久必定偃旗息鼓,神马终究还是浮云。似是而非、混淆视听的东东终不能长久,也无法真正换来长久的、良好的客户体验。营销是术,产品是本,品牌是道。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特约点评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