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中考语文文言文10篇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244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语文文言文10篇知识点.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5/20 文件大小:2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10篇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锁定2009中考文言文10篇知识点、考点集锦(47页)文言文复****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考试说明规定的10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别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补充事例及名言。)
     中考必考古文点拨
  第一篇: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具答之具:详尽。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