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alp -QCC品质圈.doc

格式:doc   大小:116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alp -QCC品质圈.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5/20 文件大小:1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alp -QCC品质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QCC品管圈
引言
1960年左右,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为能提高企业效率,突破经营困境,就以现场基层人员为对象,发行一本适合现场基层人员阅读的品质管理书刊,称为“现场与QC”。当时为了能使现场班组长及作业人员能自动自发且有兴趣的去阅读,因此就以现场班组长为中心,联合属下3~6名作业人员,组成很多小组,轮流阅读,相互讨论,更将所学应用在现场问题的发掘及解决上,结果产生了很大的效果,遂取名为“品管圈活动”,并开始有组织的展开推动。当时为首的石川馨博士在“现场与“QC”创刊号上大力提倡全国各企业组成品管圈去学****活动,获得很大的肯定与回响,石川馨博士可说是品管圈活动的创始者。
1963年5月在日本仙台举行了第一届品管圈大会,日本实施品管圈活动至今已有37年之久,目前仍正热烈地持续活动,对日本“品质第一”的贡献甚大。
石川馨博士说过:“有人的地方就适合实施品管圈活动。”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部门,因为品管圈活动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说法,人类有五种需求:
生理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社会的需求
自我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冷了要穿衣服,困了要睡觉,而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改善企业的体质、繁荣企业,使企业获利成长,员工自然得以获致更好的待遇与福利,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假设企业年年亏损,员工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活待遇。
当生理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有安全上的需求,希望生活没有恐惧,工作没有意外,上班有保障等等。实施了品管圈活动,可以不断改善、消除现场的不良,扑灭现场的意外,而且企业体质好了,企业就可以长期办下去,员工也就没有失业的危险,总的生活有了保障,也就是满足安全上的需求。
人类不能独居,要合群、要团体、同事、朋友、亲人,而品管圈活动最重视的就是圈员的团队活动,相互启发及意见之沟通,使个人与现场溶为一体;
人人均有无限的脑力资源,人人都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被人看重、尊敬、肯定自我,而品管圈活动正是活用脑力激荡、全员参与、全员发言、提出创意及构想,进而满足自我的需求。
人类的最高理想就是能自我实现,被他人所赞赏,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在品管圈的活动中,时时刻刻发掘现场的问题,提出改善之对策,当提出的对策获得上司或他人的认可时,甚至经实施后产生效果时,所享受的成就感就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总之,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但能满足人类之需求,达成繁荣企业之目的,而且对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有莫大之贡献!所以说有人的地方就适合实施品管圈活动。那么什么是品管圈呢?我们接下来的章节会详细的介绍。
一、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概念
何谓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活动就是: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称为品管圈。
这个小集团,做为全面品质管理(CWQC·TQM)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QC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
如对品管圈活动的定义模湖不清,将会造成日后推行或实施上的困难,为能使读者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再作详细说明:
品管圈活动是同一工作现场内、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所组成,中层以上干部不组圈,但要参与,即扮演着支持、鼓励、关心辅导等等之角色。
组圈时应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基层人员所组成,不同现场或工作性质截然不同的员工最好不要组成一个圈,因为在讨论问题时将会造成困难。但经过数期活动后,有时单独一个圈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而且所谈问题容易牵涉其他部门时,如制造线上之圈与设备保全之圈互有关连,此时可合并两个圈一起讨论,称之为联合圈。
自动自发:品管圈活动最珍贵,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圈员们的自动自发精神,如圈员们被动或由上往下逼的作法,必使品管圈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品质管理的活动:企业要能获利,永续经营,则实施品质管理是不二法门,因此现场员工要讨论的事项必须要以品质为中心,其有关事项不外乎有关Q(品质)、C(成本)、D(交期)、M(士气)、S(安全)等。
小集团:小集团人员以4~8人为宜,人员如太多,将会影响讨论的品质,如人数超过10人时,可将之分为两个小集团。
作为全面品管的一环:全面品管(CWQC·TQM)范围很宽,除了基层员工的品管圈活动外,尚有中层干部的日常管理,高阶经营者的方针管理等。品管圈活动只能说是全面品管的一环,然而,要做好全面品管,那么品管圈活动却是很重要的关键。
自我启发、相互启发:并不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圈就会自然的提出构想、改善问题,必须给予自我启发、相互启发,购买一相关的书籍、杂志或刊物让员工阅读、研讨或轮读、报告等,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充电方式。
活用QC手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没有工具,或不懂得用工具,是无法做好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