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农村劳动力流动论文国内外研究论文:经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综述.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劳动力流动论文国内外研究论文:经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5/20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劳动力流动论文国内外研究论文:经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综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劳动力流动论文国内外研究论文:经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从一个人口流动率极低的国家转变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当地乡镇企业以及异地转移的国家。该文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回顾,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转型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对劳动力回流这样一种特殊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国内外研究;劳动力回流
一、国外相关学派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首次提出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的理论。费景汉和拉尼斯在考虑了农业本身对工业部门的贡献后,提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先决条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由此产生的剩余产品总量的增长。
托达罗认为人口迁移是导致城市剩余劳动力出现的主要原因,并且导致城市和农村经济和结构失衡,加剧城市失业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舒尔茨认为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才会选择迁移,迁移的收益并不会马上得到,并且迁移本身就是一种投资。
(二)社会学的研究
以美国布朗大学戈德斯泰因和哥茨柴德教授通过调查揭示了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特别分析了农村人口向外流动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将关注的视角放在农村地区人口及其社会结构上来。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一)从流出地的角度出发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组(1994)的研究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推力”。李强(2003)同构大量的社会调查资料及统计分析说明,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力,但是中国的户籍制度锁定了多数农民工的生活预期与目标,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律,即“候鸟式”的流动,年轻时外出打工,年龄大了回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进行了大量社会调查,发现年轻、未婚、男性以及受过更高教育的劳动者更偏好流动,而健康状况、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村劳动力流动负相关,技术等级和耕地面积等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不明显(张世伟,赵亮,2009);在年龄构成上,35岁以下的青壮年占绝对优势,女性的平均年龄较男性更低。(劳动部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研究课题组,1999;赵树凯,1998;杜鹰等,1997);主要流出地为安徽、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广西、江西等地(李培林,20
03)。
(二)从流入地的角度出发
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主要省份(李培林,2003);在职业活动上,主要集中在城市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运输业等社会服务业,职业层次偏重体力付出;乡镇中流动人口在外出前,绝大多数是务农劳动力,并且除了在校学生外,基本上都是在非正规部门从业(蔡昉,1995)。户籍制度是造成外来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的行业、地位、身份存在明显选择性,以及大多数流动人口不能获得城市永久居住权和稳定就业权,进而形成循环流动的重要原因(杜鹰等,1997;张车伟等,2002;蔡昉等,2003;李强,2003)。
(三)城乡发展角度
刘应杰从农民工这一独特社会阶层进行宏观和历史的分析,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乡关系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农民分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