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钢筋验收注意内容.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钢筋验收注意内容.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5/6/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钢筋验收注意内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检查钢筋
数量和间距, 忽视对钢筋的构造要求,因而返工现象时有发生,或有疏漏时则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1 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矩形底板上下筋错位问题
底板在基底净反力作用下,虽两个方向均发生弯曲,但长边力矩较大。长边的受力筋应置于短边的受力筋之下。
2 现浇柱下端节点,纵向受力筋偏移后,任意弯折问题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钢筋偏移的水平距离越大, 斜率越大,弯折的纵向筋在受力时,对柱根部表面剪力分力也越大, 从而造成柱根部混凝土的裂缝。
(1)纵向钢筋偏移不大时,可将下筋按折角坡度(斜率)≯1/6平缓地弯折到上柱后搭接绑扎。
(2)纵向筋偏移较大且已变成弓型,返工难度又较大时,经设计单位同意,可在搭接长度范围内,用Φ8箍筋加密绑扎,并将该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以增加钢筋弯折处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及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在柱根部增设封闭箍筋,如同环筒一样,当桩承受荷载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被约束混凝土的变形抗力,推迟钢筋弯折处混凝土的劈裂,保证柱中纵向受力筋充分发挥其强度。
3 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节点是各构件的交汇点,受力复杂。在抗震设防地区,各柱梁端必须采取加密箍筋的抗震措施。造成节点处柱子内很长一段呈无箍筋状态,一旦发生地震,
柱的纵向筋由于缺少箍筋的约束,首先会被压曲,并加速节点区混凝土的破坏。因此,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应是质量检查的重点。施工再难,也要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设置足够数量的箍筋。
4 梁柱中主筋绑扎搭接头的箍筋加密问题
梁柱中受力钢筋的长度,施工图是按构件全长示意的。但在施工中,因钢筋长度的限制,当采用绑扎搭接时,在搭接长度范围内,施工人员不按规范要求规定加密箍筋。在隐蔽验收发现时,通常楼板钢筋已扎好,为了加补几只箍筋,返工难度相当大。因此,在施工图结构说明中应增写该项规定,以提醒施工人员注意。
5 梁中吊筋位置问题
主梁上部设有较大荷载的次梁时,设计一般均加设吊筋。但常因施工人员不重视,造成吊筋的纵向位置及设置高度不准确,致使吊筋不能有效地将次梁荷载传递到主梁上部受压区,而造成主梁下部混凝土产生斜裂缝。
6 主梁、次梁、板在支座处弯起钢筋设置错误问题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主梁、次梁、板负筋交叉的支座处,较为普遍的质量通病是:
(1)板的负筋外露,次梁负筋的保护层严重减薄;
(2)板的负筋全露,次梁负筋外露。
影响了钢筋的可靠锚固,削弱了节点强度。主要原因是钢筋翻样人员不熟悉有关规定,翻样时在确定主梁弯起钢筋时,错误地按主梁高度减去上下两个保护层厚度计算,即h=梁高-2
×25=梁高-50mm。此时,若主梁负筋直径中心至板上表面距离为1/2d+25mm(设钢筋直径d=Φ25时,则为25/2+25=),小于构造规定的≥55mm,势必造成支点处次梁、板的负筋突出板面。要解决此问题,在钢筋翻样时应进行施工前的预控交底。
7 双向板中的受力筋位置问题
在一些工程的质量检查中,发现一些施工人员误认为双向板既是双向承重,则两个方向的底板钢筋可以任意设置,因而把短边钢筋置于长边钢筋之上。事实上双向板当两个方向跨度不同时,短向跨度所承受的荷载要在50%以上,大于长向跨度承受的荷载。所以,对于板底的钢筋,
短边方向的受力筋应置于长边方向受力筋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