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zxwziyou8 2018/5/21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
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
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
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
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
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
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 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
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15 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
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
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
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
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
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
用于虚证。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
针孔。多用于实证。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
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