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2013沪教版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特征》课件2.ppt

格式:ppt   大小:17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3沪教版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特征》课件2.ppt

上传人:wyj15108451 2018/5/21 文件大小:1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3沪教版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特征》课件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信息与信息特征》
讲课教师:李晓丽
单位:新密一高
5/21/2018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对信息及信息特征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信息并体会信息具有的几大特征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法学法
教学进程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学能力、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感性思维比较成熟,逻辑思维正在发展之中,对一切未知的新鲜的事物都兴趣浓厚,特别喜欢和同学一起进行探讨、交流。
教法学法
教学进程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信息的传播过程了解信息的构成要素;学会分析信息事例及其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信息技术的态度。
教法学法
教学进程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对信息概念的全面与正确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信息的依附性和价值性的全面、科学的认识,以及信息特征分析方法的掌握。
教法学法
教学进程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教法:本节课通过模拟场景、举例子、讲故事,让学生动脑参与其中,使单纯的理论课变成一节有趣的故事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在听故事的同时,学****并掌握知识。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2、故事贯穿——会讲、会听
3、处处埋伏——会思考、会总结
学法:自主学****主动探究、小组讨论。
教法学法
教学进程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导入
趁热打铁
拓展迁移
课外延伸
教法学法
教学进程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进程
你每天都接触到哪些信息?
故事:
鲍勃和托德的故事
设计目的:作为整节课的引入,本活动意地让学生从中了解日常生活中处处有信息,并意识到完整信息的重要性,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即主动获取有用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成功。
***导入
趁热打铁
拓展迁移
课外延伸
教法学法
教学进程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进程
一、什么是信息
思考1:人类没有信息行不行?
***导入
趁热打铁
拓展迁移
课外延伸
教法学法
教学进程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进程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除了进餐和排泄时间外其余时间要求被测者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
***导入
趁热打铁
拓展迁移
课外延伸
教法学法
教学进程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进程
实验结果:虽然被测者得到每日20美元的丰厚报酬,但几乎没有人能在里面呆上三天以上。被试者在8个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天以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