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新闻伦理与法规课件.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闻伦理与法规课件.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8/5/21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闻伦理与法规课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闻从业者必遵守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名词解释
:是在新闻活动中,一切以金钱或金钱等价物的形式(的方式)进行交易的行为都是有偿新闻。有偿新闻表现形式如下:(1)以新闻之名行有偿广告之实;(2)以刊发、撤回批评稿件为条件直接索要钱物;(3)在采访活动中提出生活上的奢求要求;(4)被动接受各种礼金有价证券;(5)为非法行为宣传,接受***;有偿新闻的刑事责任:三万以上判有期徒刑,4千—5千即要付刑事责任。
“道德虚无主义”问题的讨论需要先确立两个基本准则:(一)新闻行业不应有其特殊的道德评价标准:新闻伦理,即是生活中的伦理应用到新闻报道实践中去。(二)新闻职业没有任何法律上的特权,珍视采访报道对象作为人的尊严、生命价值,不能为了追求独特的视角忽略一切,记住,记者首先是一个人。
,忽视人的尊严生命的表现:(1)记者“特权”行为与累赘(2)对受害者或亲属应持有的尊重与关怀(3)避免采访行为给未成年人心灵留下阴影。
:(1)不以任何方式干扰受害者的亲友(2)即使在公共场所,不征得同意,不要用摄像机拍摄受害者的亲友(3)不要询问“请问你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不要使这些受害者的亲友调入必须表达他们情绪的陷阱。(4)可以在确认悲剧发生之后,提出进行采访的要求。不要期待这些伤透手刹的采访者对媒体的反应一致。
:是指因其职业性质、特殊能力或特殊经历等,对社会公众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与知名度,并与社会公众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
:公民依法享有的个人生活不受他人非法侵扰,个人信息事项(如内心世界,财政状况,社会关系,生活经历,自然状况等)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以及纯粹个人私事而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考):(1)隐私的内容是客观的。名誉则包含了不同程度的主观因素(2)隐私是否放弃在于当事人。名誉权侵害则通过失实或侮辱方式实现(3)名誉权侵害的结果必然伴随当事人或近亲属社会评价降低,侵害隐私权则未必,但生活宁静收到影响(4)隐私只能是特定人的隐私,权利主张人只能是本人,除非被披露隐私导致名誉侵害。名誉权主题则涉及近亲属。
:新闻单位和个人以传递新闻信息的名义,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向公众传播的真实情况或捏造事实或情况虽然真实但信息的获取违背他人意愿,且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内容,从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格尊严,造成精神或物质上的损害。
:人身权、知识产权、财产权、债权。人身权:身份权、人格权(人格是社会根本性的规定,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或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信用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权)
10. 新闻报道中的隐性失实有几种表现形式?(1)故意夸大事实(2)捕风捉影(3)巧用图片(4)以个人情感代替客观公平等。
:⑴个人生活安宁权⑵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不可公开需要本人同意】⑶个人通讯保密权【传统的电话短信私人】⑷个人隐私利用权⑸宪法上的隐私权⑹行为侵权法上的隐私权
12. 隐私主体的“不可识别”:有侵权内容的报道作品指向特定的人,是构成隐私权侵害的必要条件。A、不构成侵权行为:隐私内容尽管来源于一特定主体,如果作者或媒体对隐私主体采取模糊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