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备
课
本
2015 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技术.
适用班级: 15春制冷电子.
授课教师: 林国生.
课程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早读
第一节
15春制冷
第二节
15春制冷
第三节
15春制冷
第四节
15春制冷
第五节
第六节
15春制冷
第七节
晚修一
晚修二
授课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书重点对收音机、扩音机的基本结构和电路进行分析,结合电路结构的图和电路图进行对音响设备的故障分析和检修。侧重学生学习音响设备的原理,以及对常见的故障分析及检修。
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音响设备、收音机、扩音机的原理、电路结构和故障检修。
掌握音响设备的数据测量、鼓掌检修和维修技术。
要求学生学会认识电路结构图、电路图、以及实物图。
重点章节:
第一节;第二章第一、二、三节;第三章第一、二节
第六章第一、二、三节
难点章节:
第二、三节;
第三章第一、二节
第六章第、二、三节
实习、实验教学项目:
收音机的测量与调试。
九合一室音响实习
扩音机的测量
850扩音机的测量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表
周次
课次
授课内容
课时
备注
1
1、1
声音的基础知识、组合音响设备
6
2
2、1
信号的发送与接收、调幅收音机
6
3
2、3
FM收音机故障、立体声收音机
6
4
实验一
AM收音机的测量与调试
6
5
实验二
FM收音机的测量与调试
6
6
3、1
磁记录、机心
6
7
3、3
录放机电路、特殊电路
6
8
3、4
录放机电路及整机故障
6
9
实验三
机心的拆装
6
10
实验四
九合一室实习
6
11
期中复习、考试
6
12
5、1
扩音机结构与原理、前置放大
6
13
5、2
功率放大、结构原理、整机放大
6
14
实验六
850扩音机的检测
6
15
实验七
示波器的使用
6
16
6、1
家庭影院、环绕系统
6
17
6、2
混响电路
6
18
实验八
扩音机最大不失真功率
6
19
7、1
扬声器系统
6
20
期末复习、实习考核
6
21
期末考试
22
记事
备课教案
第周
课题
1、1声音的基础知识
所需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客观描述声音性质的各个物理量意义和实现环绕立体声的三种形式。
2、理解并掌握声音的发声原理、形成声音的三个重要环节、描述声音的三要素。
重点
形成声音的三个重要环节,声音的三要素,立体声和环绕立体声的定义。
难点
描述声音的三要素的实际意义、立体声和环绕立体声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声音
声源:振动的物体。
媒质:传播声音的物质。
传播形式:“媒质”的波动。如图。
声压、声压级、频率、声速和波长等。
(1)声压:声音传播过程中压迫空气使其压强与原气压产生差值。用p表示,单位:帕[斯卡],用Pa表示。
声压级:待测声压与参考声压的比值。用Lp表示,单位分贝(dB)。
(2)频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波动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赫[兹](Hz)。
(3)声速:声音在媒质中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用c表示,单位米每秒(m/s)。
(4)波长:一个波动周期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距离,用表示,单位米(m)。声速、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
(5)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音到室内声强减弱为原来的百万分之一的时间
二、声音三要素
取决于振幅大小,用分贝表示(dB),还与频率有关。
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受,取决于频率。
又称音品,对发声特色的感受,主要取决于声波中谐波的多少与强弱,即基音与泛音的比例。
三、立体声和环绕立体声
具有方位、层次和空间分布特性的声音。立体声可以改善声音再现的质量和增强临场效果。
*
环绕立体声是能产生类似立体空间形式的“声像”,能产生环绕立体声的的装置称为“环绕立体声系统”。
〖练习〗
思考与练习题 1 ~ 2
〖小结〗
。
。
课后作业:
P4 1、2
反思录:
备课教案
第周
课题
1、2组合音响设备
所需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组合音响设备的定义,熟悉组合音响设备的工作过程。掌握组合音响设备的基本组成。
重点
组合音响设备的基本组成,组合音响设备的工作过程。
难点
组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