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格式:doc   大小:1,272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上传人:2112770869 2018/5/22 文件大小:1.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过渡模式)
“三低”模式

出生率




点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极低
较低


人口增长
极为缓慢
快速增长
零增长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
分布
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
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洲人到美洲、非洲

、南亚人被招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非洲人到西欧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内地到沿海
山区到平原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