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现场应急处置.ppt

格式:ppt   大小:739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场应急处置.ppt

上传人:iris028 2018/5/22 文件大小:7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场应急处置.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场应急处置
生产运行处毕治强
2011年9月
培训内容
一、法律法规
二、公司应急预案
三、现场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
四、现场应急处置要点
五、应急处置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分类、分级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一)突发事件预防
第二十三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二)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
 第三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三)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人员救治、撤离及疏散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能源隔离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人员安置,抢修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次生灾害防范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应急物资保障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应急队伍保障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后勤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五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五十六条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四)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五十八条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停止执行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 第五十九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和协调公安、交通、铁路、民航、邮电、建设等有关部门恢复社会治安秩序,尽快修复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五)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