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昆仑雪菊提取物体外糖代谢的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36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昆仑雪菊提取物体外糖代谢的分析.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5/22 文件大小:2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昆仑雪菊提取物体外糖代谢的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文独创性说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
(选择“同意/不同意”)以下事项: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
版)电子杂志社”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他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前 言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现己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在中国,总糖尿病患病率为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 %。据此推算,我国有 9240 万成年人有糖尿病, 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1]。
临床上,根据糖尿病发病机制不同,主要分为 1 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和 2
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在全部糖尿病患者中,2 型糖尿病患者占 80%以上。2 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其发病的 2 个主要环节[2]。胰岛素抵抗是贯穿于 2 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胰岛β细胞损伤的原发基础,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的防治起关键作用[3-4]。
肝脏及外周组织(骨骼肌、脂肪等)是胰岛素抵抗产生的主要部位[5]。肝脏是体内物质代谢的中心,在糖代谢中起着枢纽作用,它既是产生葡萄糖又是利用葡萄糖的主要器官。所以,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对于肝细胞糖代谢紊乱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人体试验的局限性及人肝细胞的来源有限,不便于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且难以广泛开展。细胞水平药物筛选模型便于体外培养,与动物模型[6]相比,具有易于重复、便于控制等优点,同时可以观察被筛选样品对细胞的作用,提供传统生化分析不能得到的数据[7]。
探讨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及筛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常需使用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8]。国内外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即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且已经成功复制多种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这些细胞模型[9-11]主要有:高葡萄糖培养模型、高葡萄糖及高葡萄糖***培养模型、高胰岛素诱导的培养模型、游离脂肪酸诱导的模型、高类固醇培养模型。在这些模型中,最稳定、可靠、使用也最为广泛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是高胰岛素诱导建立的。目前诱导的细胞种类[12]包括人脂肪细胞(3T3-L1)、肌细胞(L6)、人肝癌细胞(HepG2)、动物原代肝细胞等。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不仅可广泛用于在细胞水平探讨胰岛素抵抗形成的机制和葡萄糖代谢障碍的病理生理学环节,而且便于观察干预因素对胰岛素抵抗的直接影响,更方便于筛选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13]。
HepG2 细胞来源于肝细胞,保留了肝细胞的许多生物学特性。HepG2 细胞表面表达高亲和力的胰岛素受体满足典型胰岛素受体所要求的标准[14]包括葡萄糖摄取、糖原合成酶的活性、脂类生成及 RNA 的合成,因此常用 HepG2 细胞替代肝细胞用于实验研究。本实验采用体外高胰岛素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的 HepG2 细胞模型,以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 法)检测 HepG2 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
判定其抗性细胞模型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观察干预因素对此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影
响,用于后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筛选。
目前,已有多种抗 2 型糖尿病的药物[15]在临床应用,主要分为:(1)胰岛素及类似物:如赖脯胰岛素等;(2)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酰脲类;(3)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类衍生物;(4)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其中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已广泛用于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亚太地区糖尿病治疗药物指南第三次推荐将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列为降低餐后血糖的一线药物[16]。但西药存在疗效不一、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因此,寻找疗效好、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抗糖尿病药物已成为医药界亟不可待的任务[17]。
我国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已报道有多种中草药在降糖、调脂、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