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敦煌石窟营建史研究的新篇章
——《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编辑小记
金海峰
内容摘要:2013年推出的3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文作者承担了部分图书的编辑工作,此文介绍了其中《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编辑心得。
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敦煌讲座书系》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社领导对此书十分重视,多次与编委、编辑联系,落实丛书体例、稿件征集等,笔者承担了部分图书的编辑工作,《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即为其一。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及其周边石窟,总数有800多个,壁画5万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尊,时代从十六国到元代。敦煌石窟研究还包括藏经洞发现的6万多件文书和1000多件绢、麻布、纸等绘画品。由于内容丰富,对敦煌文物的研究形成了“敦煌学”。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洞窟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一处石窟,石窟内的壁画内容丰富,对于敦煌石窟的历代营建的研究是敦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有不少单篇论文涉及敦煌石窟的营建,但由于内容多,只能提纲挈领地进行概括,如施萍婷、舒学《敦煌莫高窟》(《文物》1978年第2期),贺世哲《
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洞窟的营造年代》(《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文物出版社,1986年);或者对某一段时间的石窟营建进行研究,贺世哲、孙修身《瓜沙曹氏与敦煌莫高窟》(《敦煌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上述著作无法将敦煌石窟的发展历史面面俱到。至于研究专著,笔者所知是本社1996年出版的马德先生《敦煌莫高窟史研究》一书,该书主要是从社会史角度对莫高窟营建史进行研究,对工匠、营建史料、石窟与政治等都有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抄录大量与石窟营建有关的原始资料。
《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一书突破单篇论文的篇幅所限,以40万字的较大篇幅将敦煌石窟的营建放到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背景、敦煌历史发展与佛教发展的区域地方背景中进行叙述与分析,涉及佛教石窟与佛教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敦煌石窟的形制特征与发展、敦煌历史沿革与敦煌佛教的发展、敦煌艺术的内容与特征等诸多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敦煌讲座书系》的“讲座”性质。
该书作者是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王惠民研究员,作者自1984年大学毕业就从杭州西湖之滨来到敦煌工作,三十年的研究经历使作者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所以该书的书稿提交得较早,审稿时间不算的话,从一校到付印就花费一年又九个月,虽然进度缓慢,但有失有得,编辑和作者也就有较多的互动时间。从接手稿件到出版有两年多时间,本人作为此书稿的责任编辑得以有较多时间阅读书稿、与作者交流,对该书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
《引言》、第一章、第二章属于敦煌石窟营建背景,第三至第九章则是以时代为序,叙述十六国时期、北朝时期、隋代、唐前期、蕃占时期、归义军时期、宋元时期等历代敦煌石窟的营建。在各章节中,对当时的敦煌史地、佛教发展、石窟绘塑艺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叙述,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如新发现的金刚经变(31、217窟)、十轮经变(74、321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23、31、103、321窟)等,这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第一章《道俗交得:敦煌的佛教寺院与石窟》,主要介绍佛教的起源与发展、佛像的起源与发展、敦煌佛教发展与寺院演变。这些方面的论文论著不少,但本书作者从史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