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浪潮之巅》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浪潮之巅》读后感.doc

上传人:ainibubian1313 2018/5/24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浪潮之巅》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浪潮之巅》读后感

《浪潮之巅》读后感
《浪潮之巅》是吴军博士当年在网上连载的一系列文章集结成册而成的,其中自然有许多的不严谨之处。但大体上我还是十分推崇的。记得刚读完的时候,书中描绘的那些或至今仍赫赫有名或已销声匿迹的IT公司的起起落落,汇聚而成的波澜大潮,一直在我胸中激荡,好像当年刚读完《三国演义》时一样。那些一时叱咤风云的人物和公司的风姿让人觉得即使只是见证了他们的时代,也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
因为是在一年多前看过的这本书,书上大多数的内容,都已经模糊了,但其中吴军关于“公司基因”的描写却让我记忆深刻。吴军认为每个IT公司乃至其他的公司在创始之初,它的基因就由创始人们确定下来了,而不管日后公司如何起伏兴替,公司骨子里的基因是基本不会变化的。虽然我认为有些时候公司基因也有可能突变,但是大体上我还是比较赞同吴军的说法的。在我印象里苹果的基因应该可以被称为“乔布斯基因”,这个乔布斯一手打造起来的帝国即使它的创始人已经走了,但它骨子里运作的却还是乔布斯的那一套。它自始至终是封闭的。而微软的东西的内核永远都是谜一样的存在,而谷歌是从骨子里流露出十足的Geek气息。或则可以这么说,我们只要看看公司的风格,大多就能推算出它的创始人的性格。比如在国内互联网中横冲直撞的360的CEO周鸿伟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强势,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而文艺范十足的豆瓣网的创始人们应该是些有着文艺梦的IT从业者。
当然这本书另一个的影响应该是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创业梦。书中大多数的故事都围绕着硅谷展开,而硅谷最泛滥成灾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创业的故事——不管最后成功还是失败——而对我来说,这些故事都颇具煽动性。你会想:嘿,你能想到那个巨无霸的公司当年不过是是车库里的一个小工作室罢了。他们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这样想想当然让人热血沸腾,所以当时我也格外留意起创业的一些信息,后来发现我不是这块料,而且中国没有硅谷,这又是另外一回事,起码当时它真的鼓舞人心过。
我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去豆瓣看了一下书评,惊奇的发现了很多或多或少贬低这本书的书评。其中一篇是说这本书不够严谨,有很多小漏洞,所以根本不配有这么高的分数。我认为,大抵一本书一旦有很多人推荐,变的不那么小众,不那么阳春白雪,总是有人要黑黑它以突显自己卓尔不群的品味和与众不同的简介
——这种由贬低别人带来的装逼的快感好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所有在豆瓣那些高分作品下面你总是能够看到类似的评价的:先是装模作样的夸夸这本书的确不错,然后峰回路转来一个“但是根本不值这么高的分数”,随后看似随意实则鸡蛋里挑骨头的找出作品中几个纰漏之处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评价中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但大部分都是无脑黑真是让人火冒三丈。大抵文人相轻,莫过如是。
咳,回到正题。所以我认为《浪潮之巅》是当得起那么高的评分的,它的意义对于中国的IT从业者来说,恰似晚晴时候的那本《海国图志》。《海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