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西南农村地区传统木结构民居改造探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7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南农村地区传统木结构民居改造探析.docx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18/5/24 文件大小:2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南农村地区传统木结构民居改造探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两项法规心得体会纪检干部要当好守纪坐标
记得儿时,常常听父亲讲起刘青山和张子善因******被枪决的故事。那是建国初期百业待兴的年代,刘青山和张子善这两个新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在1952年被处以死刑,成为建国以来最早因***被杀的官员,这起“三反”的典型案例因而被称为“共和国第一***案”。战争时期,有不少仁人志士,为了革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建立了不朽功勋。但革命胜利后,却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
这个故事给予我最深刻的启示就是党纪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为国为民做了多少贡献,决不可居功自傲、***腐化,而要时时刻刻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如今,我有幸成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的一名新兵,认真学****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下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下称《条例》),深刻认识到党内两项法规的修订,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作为一名纪检新兵,如何以《准则》为标尺,以《条例》为戒尺,当好“守纪坐标”,关键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用学****领会打底子,加强党性修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纪检监察工作原则性、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纪检干部若学不深、悟不透,就如交警不懂交规,如何去执法,又如何去教育车主?新修订的《准则》为党员和党员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线”;《条例》开列“负面清单”,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是纪检监察干部手中的工作标尺和制度利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学思践
悟,逐字逐词逐句把握和领会“八条规范”和“六大纪律”的具体内容,既要专研文本条款和权威释义,烂熟于心,又要熟悉和掌握相关案例,把握从轻从重、减轻加重的具体情形。通过新旧对比,及时找准新变化、把握新要求、排除旧思维,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凸显两项法规的利剑作用,做到学在先,做在前,执行到位,进一步夯实贯彻执行纪律规矩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牢固树立党纪党规意识。
二是用典型案例敲警钟,做到心中有戒。王岐山同志反复强调,“子不教父之过,严师出高徒”,强调对纪检监察干部既严管一层,又厚爱一分,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在频道”、“在状态”、“走正字”。“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者必先自成”,从中央纪委正局级、副局级干部魏健、曹立新,到山西省纪委原常务副书记杨森林,广东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原厅长钟世坚,再到有的市县纪委原书记、派驻纪检组原组长,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清理门户,共查处违纪纪检监察干部3400多人。尽管警钟在敲,利剑高悬,但仍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没有树立起律人者必先律己的意识。纪检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对***也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警示不妄为,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真正明白纪律和规矩不仅是戴在头上的“紧箍咒”,也是远离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