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一、导入: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寇的铁蹄揭开了悲剧的序幕,他们残忍地屠杀东北抗日英雄,就连手无寸铁的人民也不放过。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从这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苦难与抗争。作家端木蕻良他被迫流亡,背井离乡,身在异乡,却日日思念东北广袤的黑土,他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一篇抒情散文,那就是《土地的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他铿锵激越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
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了解到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地发言,教师板书小结。
第一段:故乡的风土人情令我常常思念,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三、品读
1、有一位作家曾说:每一句语言的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灵,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作者描写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的句子。
齐读这一段,圈出作者列举地东北的特有的景色、物产?
(一大串富有东北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
这是一片美丽、富饶、充满活力、神奇的土地(板书)
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来学习第二段,前后同学四人一小组,通力合作,找描写景物的句子,看看哪一组同学找得又快又准。
(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的叠加,展现,表达作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运用排比,则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的美丽丰饶,但没有排比,情感没有前者来得炽烈,但也表达了对老乡的怀念之情,在怀念中又暗含着忧伤与愤怒,最后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美丽丰饶
作者的家乡如画如歌!你瞧,有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梁,还有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家乡的天空清亮透明,河流浅浅地流过,麻雀在空中自由地飞舞……但是作者仍然意犹未尽,瞧!这两处省略号就留给了我们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也来尝试:选一种景物,用上恰当的修饰语,模仿文中的句式,来说说我们的家乡。
教师说:
生说:
教师小结:美丽的故乡令我们文采飞扬,我们也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2、朗读指导:有一位作家曾说:每一句语言的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灵,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请同学们把文中最打动你心灵的句子,读给你旁边的同学听。
全班交流:
请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请学生读——说说被打动的理由——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带着这种语气再读——全班齐读
热爱、骄傲、自豪、强烈的爱国主义
在这段中作者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把土地比作母亲,我们平时是怎么跟母亲说话的,好长时间没回家了感觉很亲切、激动、依恋。
舒缓、喜悦、(亲切)怀念赞美忧伤愤怒
四、探讨主题:
望着天空的行云,迎着撩人的秋风,作者在关内遥望着自己的家乡。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如晶莹的露珠点缀在垄上,散发出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已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