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面对压力走向成功(珍藏).docx

格式:docx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面对压力走向成功(珍藏).docx

上传人:nb6785 2015/6/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面对压力走向成功(珍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压力管理技能
一、为什么需要压力管理 1
二、压力管理概述 2
(一)认识压力 2
(二)为什么会有压力 3
(三)压力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 3
三、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5
(一)压力诊断 5
(二)压力缓解 5
四、组织的压力管理 9
.
一、为什么需要压力管理
【资料:深圳11天16猝死案例】
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的统计,从2012年4月10号到20号,十一天的时间里,120接报16例中青年猝死的病例。而这其中,14人为男性,2人为女性,其中8人的年龄还不到40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2岁。也就是说,中青年占了一半。这与老年人是猝死高危人群的印象相去甚远。
一看到这个新闻,让人不免心里一惊,中青年,处在人生的黄金年龄段,原本应该是身体健康状况最佳的一个群体,却遭遇猝死。在扼腕叹息的背后,我们,特别是工作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的人们,也都在心里有一个问号,这种恐怖的事情会不会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
“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心理学家曾形象地说:压力就像一根小提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琴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因此,人需要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生活或工作协调。如果没有压力,你就达不到完成任务所需的思维、情绪和活动水平;但是如果压力太大,也将干扰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同样可以拿人体的血压来比拟,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右图: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由右图,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压力曲线(注意“以己推人”的错误)。
2)压力有积极压力和消极压力之分,压力管理的目的:使压力处于曲线的“最佳区域”——绩效高峰。
3)可以通过训练,以获得更理想的曲线,提高绩效。
可见,无论是压力太大,还是压力太小,都不合适,都需要进行压力管理。从20世纪到2l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高度进步,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人类奥秘
不断被探索。伴随着这高速发展的节奏,人类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提升自己,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成就越高,责任越大,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而事实往往是,人们掌握了如何让自己取得成功的知识和技能,却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压力和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由各种压力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历史数据】
国际劳工组织(ILO)曾发表一项调查指出,在英国、美国、德国、芬兰和波兰等国,每10名员工就有1人处于忧郁、焦虑、压力或过渡工作的处境之中;在芬兰,心理健康失调是发给伤残津贴的主要原因,50%的劳工或多或少都有与压力有关的症状,7%的劳工工作过度而导致过度劳累及睡眠失调等症状;挪威每年用于职业病治疗的费用,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在美国,37%的人报告工作压力增加了;75-90%到医院就医的员工都会抱怨工作压力太大。据估计,每天约有100万的员工为了逃避压力而缺勤,。
1999年3月,美国心理学会(APA)与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工作压力与健康”研讨会,突出工作压力对心理、生理及行为健康的负面影响。据估计:美国在2000年用于压力管理的培训活动的花费已达120亿美元,很多企业加入了各种心理健康项目,如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lan,EAP)、家庭咨询、社区心理服务等。
职业压力管理不一定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效益,很多企业也并不认为职业压力管理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环境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员工感到了一种职业的压力。很多人认为职业压力不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事实上职业压力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工作满意度等息息相关,而且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潜在的、长期的。
返回
二、压力管理概述
(一)认识压力
压力源于物理学术语,在工程学和建筑学上指“负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最先将压力这一概念应用于社会领域。
压力也叫应激,是一种心理上被压迫的感受,是促使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以及身体状况处于紧张状态的条件。
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去理解压力:
1)压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指面对某些事件或环境时在心理上的紧迫感或紧张感;
2)压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压力源的大小又取决于个人身心承受压力的强弱程度。
(二)为什么会有压力
当我们面对诸如家庭、工作、社会、环境及内心的各种改变时,头脑上会把面临的情況进行分析,作出如何进行自我应对的方案评估。改变,往往会对我们有所要求。而当这些要求被评估超越了我们的能力和资源时,压力便会形成。
我们根据压力的起因或来源,将压力源大体分为二个方面:外部压力源和内部压力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