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项目九道路交通组织
2
基本概念及分类
综合交通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干道网类型
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城市停车场库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目录
0
3
综合交通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城市综合交通: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以分为:
城市综
合交通
对外交通——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
(包括市际交通和市域交通)
城市交通——道路交通、城市轨道和城市水上交通
(市内交通)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1
城市交
通系统
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
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管理与控制)
4
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我国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具有两大特征:
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系加强了,综合交通和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更为清晰。
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的明显提高,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规律
现代城市交通重要表象是“机动化”,其实质是对“快速”和“高效率”的追求。
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机动交通比例不断提高,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行人步行交通的矛盾不断激化,机动交通与守法意识薄弱的矛盾日渐明显。
交通需求越来越大,而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就数量而言,永远赶不上城市交通的发展,这是客观的必然。
现代城市交通机动化的迅速发展也势必对人的行为规律和城市形态产生巨大影响,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也会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现代城市交通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对城市交通要进行综合性的战略研究和综合性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和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发展做好准备。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2
5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城市对外交通联系
自然地理条件
布局形态;
城市骨架关系
交通运输系统。
市内交通联系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3
6
基本概念
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具有的道路长度。
道路面积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4
7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骨架”要求
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
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
组织城市景观(交通功能道路宜直、生活性道路宜自然)。
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协调;
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
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8—15% ;20—30%)
主干道间距700—1200米;
次干道 350——500米;
支路 150——250米。
有利于交通分流(快速与常规、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5条,交叉角不小于60°或不宜大于120° )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内外道路有别,城市道路与场站之间联系方便)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5
8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满足环境的要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管线综合;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6
9
注:吉林市道路数据根据吉林市市政公用局市政建设处提供材料整理;
。
国家标准引自《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各级道路级配严重不合理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7
10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
快速路
联系组团间、中长距离、快速
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
快速路设有中央分隔带,布置4条以上的行车道,采用立体交叉控制